而在那些宗親二代中,曹真、夏侯尚、曹休三人最得曹操看重。
為了培養出下一代的宗室接班人,在前幾年曹操一直不遺余力的培養曹休等人,曹休跟在曹操身邊四處征戰,歷任要職。
而在曹操的培養下,本就有才能的曹休幾人更是進步迅速。
在今年曹丕繼位后,因為今世的歷史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在南方諸侯中,是劉備兵據荊益兩州,所以曹丕將曹魏的大部分軍事力量都布置在荊州、關中一帶。
單單在荊州一帶,曹丕一開始留任的宗親大將便有曹仁、曹休、夏侯尚三位。
在今年曹丕稱帝后,曹丕追錄曹休前后功勛,拜曹休為鎮南將軍,封東陽亭侯,領兵駐守樊城。
曹休赴任前,曹丕御駕親送,還下了鑾輿與曹休執手送別,希望曹休能為大魏看好樊城這個南邊門戶。
從目前的的局勢來看,曹休對曹丕的這副囑托是完成的不錯的。
在今年時,因為樊城的城防在去年的大戰中損毀嚴重,所以有不少大臣曾向曹丕建議過放棄樊城,將兵力收縮到義陽、新野幾縣進行防御。
但是當曹休知道這件事后,他便力勸曹丕言道“荊楚輕脫,易動難安。關羽新勝,為國內惡者藏竄觀望。
今若棄樊城自保,既傷士氣,又令國奸之輩暗生歹心。況樊城水陸之沖,御寇要害,不可棄也。”
因為曹休的力諫,所以曹丕當時才未下詔放棄樊城。
而從西城一戰的結果來看,曹休的判斷無疑是準確的。
若是當時魏軍放棄樊城的話,曹仁大敗之后,恐怕南陽郡宛城以南已經是關羽所有。
而曹休到任之后,他不僅繼續加強樊城的城防,甚至就連距離樊城不遠的小城偃城的城防,曹休亦提早進行修繕。
偃城便是當年徐晃領軍支援曹仁時,率軍駐扎的一個城池。
偃城雖說是城池,但他從規模上來看,更像是一座有著城墻的軍營。
偃城距離樊城不遠,偃城中若有魏軍,就能與樊城中的魏軍遙相呼應,互為犄角。
最為重要的是,偃城在樊城側翼,與樊城宛如兩顆釘子一般緊緊釘在關羽北進的道路上。
若不率先拔除這兩顆釘子,漢軍的兵鋒最多只能沿著漢水活動,是無法進入南陽郡中太深的。
因為樊城與偃城的重要性,所以哪怕之前得知西城之戰的結果,哪怕糜旸放出他要趁勢進攻宛城的消息,哪怕有多少大將勸諫曹休退兵回宛城防守,曹休依然不為所動,始終堅守在樊城之中。
當曹休來到城墻上時,天色已經慢慢變暗。
但就算是如此,城外的漢軍依然在埋頭苦干著。
看著眾多漢軍在賣力地修建營壘的身影,曹休的眉頭深深皺起。
今年已經四十多的曹休,他在軍營中起碼待了二十多年的時間。
從軍經驗豐富的他,見天色已經轉暗,城外的漢軍還未曾有停下來的舉動,曹休得出了一個判斷。
關羽是要日夜不停的修建營壘。
而他為何要如此急切呢
夜晚對于大部分士卒來說視線不佳,加上夜晚是人容易犯困的時間,所以曹休對關羽想連夜不停的修建營壘一事,感到有些費解。
怎么整的他們才是如臨大敵的一方
而且眼前的這一幕,讓曹休只覺得有熟悉之感。
當初他的叔父曹仁就是被關羽的這個方法,給死死的困在城中不得動彈,然后眼睜睜看著三萬魏軍被大水沖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