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視大漢為頭號大敵,同樣的大漢亦視曹魏為生死大敵。
曹魏能被大漢視作大敵,那么他們所倚靠的當然不僅僅是強大的國力,還有著傲視當世的人才儲備。
如今曹魏的這番表現,才算符合他們的真實水準。
或許之前曹魏因為自身強大的國力,對于劉備與孫權有著輕視之心。
這很正常在唐宋以前,任何勢力能夠完全占據北方,都有著傲世天下的底氣。
但這種輕視之心,看來因為曹仁的死,已經開始漸漸消失。
西城一戰,打醒了曹魏上下的人。
能被冠以“漢”稱號的勢力,永遠都值得他們正視。
當曹魏開始正視敵手的時候,那么才是他們這個勢力慢慢體現恐怖的時候。
人才、糧草、兵力,曹魏從來都不缺。
但是關羽又豈是易于之輩
既然曹魏方面的人才會根據時勢,不斷做出恰當的應對,那么關羽既然也會相對的做出反制。
他所吩咐馬良做的事便是他的反制措施。
關羽讓馬良釋放出漢軍要修堰的消息,便是為了迷惑在下游的萬余魏軍騎軍。
堰是指修筑在內河上的,既能蓄水又能排水的水利工程。
當初水淹七軍之時,關于關羽如何做到這點有著多種猜測。
有不少人都認為當時關羽是很早就通過謀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堰壩特意蓄水,然后進行了決堤水攻。
但是真實的情況是,那年正好遇上了難得一見的大雨導致了“漢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水災。
在那種情況下善于利用天時的關羽,趁機開始修筑堰壩,將本就要四處蔓延的洪水,引導到于禁等人的駐地。
這才使得于禁等人被洪水困住,他再趁機乘船而攻,最后才導致于禁等人無奈投降。
在當初關羽的確有命人修筑堰壩,但是在天災面前,關羽修建的堰壩只是起到引導攻敵的作用。
本來是一位名將善于利用天時地利取得的一場優秀戰例,卻被許多人謠傳為一開始就是關羽刻意為之。
這其實是北方的一些人抹黑關羽的手段。
因為當年那場大水亦傷害了許多民人,所以不忿關羽取得這場大勝的北方官員,便將這場自然災害全都栽贓到關羽的頭上。
這種謠言在北方流傳甚廣,幾乎已經被當成真相。
但也幸虧是那些人的謠傳,令關羽今日有了反制萬余魏軍騎軍的手段。
因為在謠傳中,那些誹謗關羽的人,無疑夸大了堰壩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就別怪關羽將計就計了。
現在可不是張遼那時候,現在漢水北岸可是有著漢軍在
馬良在聽完關羽的吩咐后,他也明白了關羽的深意,所以他便要退下將關羽的命令傳達。
在馬良退下之前,他無意間瞥到了關羽桌桉上的那張圖畫。
他看到那張圖畫上,畫著的東西很是奇怪,像是一種陣法,但仔細看,卻又不太像。
這讓馬良的腦海中浮現疑惑。
大將軍這幾日一直在研究的,便是這個東西嗎
怎么飽讀兵書的他,從來都沒有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