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若是分兵再去奪取樊城,這樣一來關羽的后路有著襄陽存在,無疑是有一定風險的。
許多人都認為關羽是求勝心切,想要曹仁的項上人頭,但那樣想無疑將關羽這名優秀統帥想的太淺薄。
當時關羽真正的目的,本就是為了圍樊打援
關于這種戰略構思,關羽亦曾經與糜旸私下商討過,而關羽的這種戰略無疑與糜旸內心中的想法不謀而合。
關羽的戰略思想用后世的一句話來說便是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其中的人,具體指的便是敵人的有生力量。
而且身為穿越者的糜旸還知道,不止自己與關羽有著類似的看法,歷史上戰術、戰略大成后的諸葛亮也是關羽這種戰略想法的繼承者。
歷史上諸葛亮一開始北伐之時,很明顯的戰略方針便是奪取隴西。
他主要以占據地盤為主,所以他特意趁曹魏在隴西兵力空虛之時出兵北伐。
但是后來在陸續受挫之下,諸葛亮馬上就調整相應的戰略。
之后他的北伐方向都是往曹魏在雍涼地區的心窩子去,他為的便是主動引誘在長安的曹魏中軍與他野戰,以便能最大程度消耗曹魏的有生力量。
甚至最后一次北伐時,諸葛亮連隴西都不去了,直接將大營扎在長安的門口,逼著司馬懿出來與他決戰。
可以說,季漢要想真正做到打崩曹魏,絕不是要一座座去啃城頭,就是要依照關羽與后期諸葛亮的這種戰略構思去打。
這樣或許數年,乃至十年內不能見到效果,但十數年后,局勢很大可能就會被逆轉過來。
而正因為關羽與糜旸這對翁婿私下商討過,所以在關羽出兵后的一段時間內,糜旸那方的舉動一直顯得有些沉寂。
因為關羽與糜旸二人的謀劃便是,要盡一切可能將曹魏的中軍吸引到樊城外決戰。
相比于武當,樊城外的地形才利于大兵團之間決戰。
所以才有關羽對樊城的圍而不攻,才有糜旸動用后世記憶讓關羽重現卻月陣的事情。
一開始關羽與糜旸這對翁婿謀劃的便是,要吃下曹魏的那數萬中軍。
現在見到事態的發展一步步朝著自己與糜旸的設想般發展,關羽當然會感到開心。
在意識到張遼的大軍即將在不日到達之后,關羽馬上坐下來要寫一封信。
他這封信是寫給糜旸的,內容就是要求糜旸馬上率領大軍南下與他匯合。
可能是因為情緒有些激動,所以在寫信的時候關羽又捂住了腦袋。
是這段時日以來,折磨關羽的頭疼病又犯了。
而這時在大帳中,除去關羽之外,還有一位醫者陪侍在關羽身旁。
這位醫者名樊阿,乃是當年華夏名醫華佗的高徒。
在華佗諸位弟子之中,樊阿擅長針灸之術與外科之術,當年為關羽刮骨療傷的便是樊阿。
畢竟在三國時期,縱算關羽敢讓醫者為他刮骨,但有自信動這種外科手術的除了華佗之外,恐怕就只有華佗的一眾徒弟了。
當年關羽為了醫治箭傷,四處遍訪名醫,而樊阿那時正在襄樊一帶行醫,在聽到關羽的尋訪后,他便主動上門為關羽醫治。
后來關羽刮骨自若的表現不僅折服了一眾屬下,更令樊阿佩服的五體投地,自那之后樊阿便甘愿留在關羽身邊為貼身醫官。
樊阿在見到關羽又開始頭疼之后,他馬上起身來到關羽身后,取出身上的銀針往關羽頭上的穴位扎去。
在樊阿的針灸之下,關羽的頭疼癥狀漸漸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