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年少時的杜襲會記得大漢年四百年的恩義,但現在身為潁川杜氏族長的他,現在的責任與使命有且只有一個,那便是將杜氏繼續發揚光大。
家國家國,家在國前,而現在的潁川杜氏的利益與曹魏是綁在一起的。
當初杜襲背棄大漢,是為了家族利益。
而現在杜襲能不因為張飛的羞辱而喪失理智,亦是心中時刻掛念的家族利益。
而以杜襲的智慧,只要他不因為內心的憤怒喪失理智,那么他是能看出張飛的意圖的。
既然看出張飛的意圖,那杜襲自然就會做出對潁川杜氏,對曹魏有利的選擇。
而這時杜襲亦察覺到張遼將目光看向他,杜襲對著張遼的目光微微點頭。
隨后杜襲緩緩從坐席上,而當他起身之后,他從身后的屬吏手中接過了一根節杖。
帳內的一眾魏將看到杜襲手持節杖朝著張遼的位子走去,他們立馬就停止口中此起彼伏的請戰聲。
他們全都乖乖地朝著杜襲的方向拜去。
就連張遼看到杜襲手持節杖向他走來,他也當即起身站到一旁。
杜襲履歷再光鮮,曹丕對他的信任再高,他又怎么保證自己在大軍中能夠及時撥亂反正呢
他的依仗便是他手中那根曹丕賜給他的節杖。
“護軍持節,使督諸軍,如朕親臨,違者族滅。”
當杜襲手持節杖站到曹魏諸將身前之后,整個大帳中幾近鴉雀無聲。
經常督護地方的杜襲,身上自然帶著一股氣勢。
他用威嚴的目光掃視了一圈在場的諸將,然后對著諸將問出了一個問題
“半個時辰內,誰能率領三萬大軍快速擊潰張飛所部”
在杜襲的這句話問出來后,整個大帳中沒有一位將領能回答他,就連張遼也是如此。
外面在通過伶優羞辱他們的,可是威震天下的萬人敵張飛。
當年周瑜圍攻江陵曹仁時,因為江東諸將的不給力,讓曹仁打出一個天人之將的稱號,氣得周瑜向劉備借來了張飛。
而自從周瑜借來張飛后,嚇得曹仁再也不敢出城野戰,最后只能在江陵城中默默挨打。
更別說當年張飛率二十騎在當陽長坂坡為劉備斷后時,他的一句怒吼嚇得五千曹魏鐵騎不敢追擊,這個事例許多曹魏大將還記憶猶新。
面對這樣的勐將,在他率領五千步軍的情況之下,加上己方沒有騎軍助陣。
就算是魏武帝復生,也沒有把握指揮三萬大軍,在半個時辰內快速的將張飛所部吃掉。
這不是懼敵,這是事實。
諸將無法回答的反應落在杜襲眼中,他并不覺得意外。
隨后杜襲又看向諸將冷聲問道“偃城之外是無密林,然偃城的數里之外乃是一片山林,那片山林中可藏數萬精兵。”
“若我軍貿然出營與張飛所部對戰,對戰之時我軍進退不能,諸位覺得若關羽在那密林中埋有伏兵,賊軍能在我軍擊潰張飛前可趕到否”
當杜襲說出這句話后,陷在憤怒中的諸將好似被點醒一般,紛紛抬起頭用驚訝的目光看向杜襲。
他們驚訝的表現并非是覺得杜襲在胡扯,而是覺得杜襲說的事很可能發生。
剛才魏軍諸將之所以會紛紛強烈請戰,心中的憤怒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覺得張飛再如何萬人敵,所率的賊軍畢竟只有五千。
在這種情況下,憑借著麾下中軍的驍勇,他們是完全有能力擊潰張飛所部的。
但是被杜襲點出一直被他們忽略的這一點后,他們的理智亦迅速回歸。
大帳中諸將臉上的反應落在杜襲的眼中,令他心中的一顆大石頭悄然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