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光在孝靈帝時為講部吏,后因董卓之亂而逃入蜀,劉焉父子待其以賓客之禮。
孟光博覽群書,無所不讀,尤其喜歡讀三史,精通漢家舊典,乃是天下有名的文學大家。
因為其名氣,所以劉備拿下益州后對他多有重用。
在今年稱帝后更是任命孟光為符節令,成為大漢九卿之一少府的有力競爭人選之一。
但孟光的身份并非如此簡單,他還有一個身份,便是現今大漢政治派系中東州派的中堅人物。
馬超本來就因為彭羕逆桉一事感到忐忑不安,而且之前因為彭羕的死,益州派的官員就對他頗多攻擊。
現在孟光的這封上奏雖然按照劉備所說沒有指出彭羕的同黨是誰,但內中的影射含義不言而喻。
而身為東州派中堅人物的孟光現在向劉備上奏這樣的一封奏表,這就代表著除益州派官員之外的東州派官員,也開始拿彭羕逆桉一事開始興風作浪。
這也難怪,因為劉備稱帝之后,雖然對一些重要職位都安排了心腹擔任,但是許多重要的職位因為暫時沒有合適的人選,所以暫時還空著。
在這種情況下,武將可以通過浴血沙場建功換取官位,但是在成都的一眾大臣,就只能通過一些政治事件來立功了。
而像馬超這樣牽扯進一件逆桉當中,并且身份敏感地位又十分尊貴的大臣,就是他們最好的攻擊對象了。
在意識到這種情況下,馬超心中的憂懼不禁大大加深。
益州派官員的攻擊已經讓他有口難辯,現在若是東州派的大臣也加入對他的聲討當中,那他以后的日子勢必會更難過。
最重要的是,三人成虎,在愈演愈烈的謠言之下,劉備難保不會加重對他的疑心。
現在劉備對他問的那句話,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劉備表面上是在問詢馬超覺得誰是彭羕的同黨,但實際上劉備是在借著孟光上書一事敲打,震懾馬超。
劉備實際上問的是,他是否該相信他。
也許從常理來說,作為告發彭羕的馬超不會是彭羕的同黨的,但是政治事件,本就是何患無辭。
益州派官員攻擊馬超的理由便是“彭逆與馬超早有勾連,故而彭逆會尋找馬超密謀。
而馬超見左將軍連番大勝,于是臨時變卦告發彭逆自保。”
邏輯線很清楚,但可惜一點證據都沒,大多都是捕風捉影之語。
只是對付馬超,捕風捉影之語已然足夠。
在劉備手舉孟光奏表問詢馬超的時候,馬超臉色大變的同時,他心中的思緒正不斷流轉著。
他覺得劉備是已經對他起了殺心了。
察覺到這一點的馬超,驚慌失措的起身對著劉備一拜道
“臣對陛下一直忠心耿耿,與彭羕這等逆賊從無勾連,怎么知曉他是否有同黨,還望陛下明鑒”
馬超身姿雄壯,他的聲音亦十分雄渾有力。
當他起身回答劉備的時候,情急之下他那豪邁的聲音響徹在大堂中。
可在那豪邁的聲音下,還夾帶著慌張與急切的語氣。
看著馬超的這副表現,劉備一時無言,他并沒有對馬超的回答表現出相信亦或是懷疑的態度。
劉備只是靜靜的看著馬超。
但就是劉備那似乎可以看穿一切的目光落到馬超的身上時,卻讓馬超越來越不安。
所以在他說完那句話后,他臉上便流露著傷感的神色言道“闔門百口,盡因我而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