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杜襲推背之后,張遼方才從猶疑中恢復,最后他暗自咬咬牙,上前從朱鑠手中接過了曹丕的圣旨。
雖然曹丕的圣旨是用上好的帛書所寫就,但是當這封圣旨落入張遼的手中時,他只覺得手中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
何為亂命
這就是。
剛剛在接圣旨之前,張遼有想過給曹丕上書進行勸諫。
但當他想到宛城中那么多公卿大臣都無法勸阻曹丕,而他自己一個身份敏感的大將,雖然表面上很受寵,但實際上又怎么能勸動曹丕呢
曹丕畢竟不是曹操。
曹操是不會對他太過寵信,但是他見識卓遠,能清晰的分辨出自己的諫言是好是壞。
至于今上,從今日的表現足可以看出,并不具備這種特質。
在這種情況下,或許當他進行勸諫后,很可能會引得曹丕進一步盛怒,從而臨陣換將吧。
既然曹丕已然決意出兵與漢軍決戰,那么身為臣子的他們縱算心中有多不愿,最后也只能照做。
在諸將林立的大帳中,張遼一臉復雜神色的將曹丕的圣旨緊緊攥在手中。
而見張遼已然接過曹丕的圣旨,朱鑠便來到張遼的下首站立,自張遼接過曹丕新的命令的那一刻,他也成為張遼的一位下屬。
“傳令下去,全軍加緊操練,不日出征。”
曹丕給張遼下達的新的命令,雖然是要擊潰樊城外的漢軍。
但是曹丕亦在圣旨中說明,他已經在加急調來一眾武將助陣。
所以短時間內張遼要做的便是加緊操練麾下的六萬大軍,讓他們盡快恢復到戰時的狀態中。
當張遼的這個命令傳遍大帳中后,大帳中的諸將紛紛對著張遼一拜
“唯”
此刻在遙遠的洛陽宮城中,剛剛被曹丕封為齊公的曹叡,正在他的寢殿中聆聽著對面一位老者的教誨。
這位老者正是剛剛被曹丕任命為齊公傅的賈詡。
賈詡看著坐在對面認真聽講的曹叡,他眼神中的贊賞之意絲毫不加掩蓋。
這種贊賞的目光,以往賈詡從未給過曹丕。
在目前曹丕在世的諸子中,只有曹叡邁過十歲這個關卡。
再加上曹叡是曹丕的長子,所以曹丕封曹叡為齊公的意味已經路人皆知。
名為齊公,實為太子。
在之前教導曹叡之前,賈詡就通過日常的觀察得知曹叡是個不同凡響之人。
若要類比的話,論遠見曹叡可與曹操相比較。
而在真正開始教導曹叡之后,賈詡才發現曹叡給他的驚喜遠遠不止如此。
可能是因為天賦的原因,或可能是從小被曹操教導的原因,所以曹叡無論是在見識上,還是作風上都很像武帝曹操。
即使因為年紀與經驗的原因,現在的曹叡還不能達到武帝在世時的高度,但由此可見曹叡的可堪造就性。
賈詡自認為自己是一位名師,作為名師的他能教導一位高徒,亦是他頗為高興的事。
賈詡看向曹叡問道“近來南陽多事,有議者認為樊城臨近漢水,守之不易而敵軍攻之甚便。
所以他們建議陛下放棄樊城,收縮防線固守,齊公如何看待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