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樣的結果,劉備、關羽、張飛其實心中都已經做好了準備。
正因為如此,所以關羽才會力諫劉備退回襄陽城,正因為如此,張飛這段時間以來才會形影不離的跟在關羽身邊。
三兄弟都知道他們接下來要面對的是一場惡仗,惡仗之后,生死難料,所以更要時刻珍惜現在。
別看關羽這段時日以來一直表現的很是沉穩,張飛這段時日以來表現的一直是大大咧咧的狀態,但他們兩人心中都已經做好了戰死沙場的準備。
這是他們二人自當年追隨劉備從軍之時,心中就做好著的準備。
只是這場仗,關羽又不能不打。
因為類似的仗遲早要打,如果他今日不打,那么來日就會留給糜旸或者其他人去打,而那時候的魏軍只會比現在更強。
身為長輩,身為一代名將,關羽是不會容許這樣的事發生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他得趁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將他該做的事做了。
只是雖然心中懷抱著這樣的想法,但是凡大將者,先慮敗再慮勝。
若是這場仗漢軍敗了,糜旸不可以有事。
有糜旸與丞相在,就算他這一輩人都故去了,大漢至少還能再多數十年國運。
薪火傳承,生生不息。
關羽雖然給糜旸的后軍安排了守護側翼的重任,但若是漢軍敗了,負責守衛側翼的主將糜旸,卻是更為容易撤退的。
糜旸現在并不知道關羽的這層心思,他只知道關羽正在用柔和的目光一直在看著他。
而關羽在看完糜旸良久后,他伸出雙手拍著糜旸的肩膀言道“我之主簿,我之參軍,不要讓我失望。”
聽到關羽沒有念及他現在的官職,反而念起當年自己第一次所擔任的兩個官職,糜旸的臉上也流露出笑意。
這兩年來,因為他立下的戰功頗多,所以他擔任了不少官職。
只是現在已然身為左將軍的糜旸,他心中卻一直記得當年關羽授予他的那兩個官職。
糜旸是個念舊及懂得感恩的人。
“唯。”
面對關羽,糜旸重重地說出了這個字。
在糜旸說完這個字后,關羽便讓馬超與糜旸先下去好生準備。
而在糜旸與馬超盡皆離去之后,張飛起身來到關羽的身旁,張飛對著關羽問道“兄長,馬超可信嗎”
對于張飛的疑惑,關羽點點頭道“馬超雖非忠義之輩,然亦非不明時勢之人,以他之狼藉名聲,若再叛我等,那無異于自絕于天地間。”
聽到關羽這么說,張飛便悄然放下了內心中的顧慮。
他一直是個聽話的好弟弟。
隨后關羽轉身看向張飛,他見張飛的腰間一直懸掛著一把劍,好奇地問道“按軍法,諸將議事時非主將不得佩戴兵刃。”
“現今我都未曾佩戴兵刃,你一直隨身帶著一把劍是怎么回事”
聽到關羽的疑問,張飛答道“防人之心不可無,我防的正是馬超這廝。”
在關羽面前,張飛絲毫沒有掩飾他對馬超的忌憚。
說實話要不是提著長槍在大帳中不好施展開,張飛是不介意提著長槍議事的。
關羽聽完張飛的回答后,不禁笑道“有我在大帳中,縱算馬超有所企圖,何能為也”
關羽在說這句話時,臉上浮現出無比的自信。
可是張飛在聽完關羽的話后,嘴中都囔著說道“以前兄長說這話飛信。可是現在飛都聽陛下說了,兄長有病在身,想來一身武藝亦施展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