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在漢軍的陣勢在魏軍的勐烈沖擊下漸漸開始后退時,漢軍的萬余“援軍”到了。
他們正是被西涼鐵騎驅趕下,來到曹魏中軍背后的萬余魏軍潰兵。
當萬余魏軍潰兵在被驅趕之下,來到戰場中的百步內時,哪怕戰場中這時的喊殺聲很大。
處在陣勢最后的曹魏中軍,也聽到了身后傳來的陣陣響動聲。
那震耳欲聾的響動聲,有些像許多馬蹄在地上奔跑時引起的響聲。
但卻更像步軍軍團,在快速奔跑時引起的震動聲。
最重要的是,這震動聲是從他們的背后傳來。
在聽到這震動聲后,處在魏軍陣勢最后的魏將轉身朝后看去。
可是他在看到背后出現的一幕后,他整張臉已經嚇得慘白。
在他的視線中,他的背后憑空出現一陣土黃色的洪流。
那股似乎望不到盡頭的土黃色洪流,正在以極快的速度朝著他背后而來。
而這時潰逃到百步以內的萬余魏軍潰軍亦看到了前方的魏軍,他們的眼中流露出喜色。
能不喜么。
相比于孫禮率領的魏軍,他們現在眼前的同袍可沒拿長槍對準他們。
在這種情況下,在求生的意志下,這股萬余魏軍潰兵不斷加快著身后的速度,朝著數萬魏軍的背后重重撞擊而來。
其實方才孫禮與糜旸的戰場,離這方戰場不過數百步而已。
而張遼在戰前亦派出了不少斥候,巡查戰場周圍。
以斥候的探查范圍,他們是可以提前發現那三千余西涼鐵騎的。
只是魏軍斥候發現是一回事,是否能將這件事及時稟報給張遼又是另外一回事。
馬超率領的西涼鐵騎出現的時機,是張遼率領著所有兵力壓上的時候。
張遼想的是既然魏軍的勝機已經出現,那么擅長快攻的他,就更要集合全部力量快速給漢軍致命一擊。
在剛才的戰場局勢中,不能說張遼的做法不對。
因為他是在看到關羽將全部兵力壓上后,才做的這個決定。
關羽都率三萬大軍前去支援,若是他還按兵不動,那么曹休的前軍就會陷入險境中。
而以張遼以往作戰的風格,在己方所有的奇軍都用完的時候,那便是他上場的時候。
所以就算魏軍斥候察覺到馬超率領的西涼鐵騎的出現,但要想在人群密集的戰場中找到張遼,根本就是不容易的事。
更何況就算魏軍斥候及時將這個消息稟報給張遼又如何
魏軍所有的奇軍都已經變為正軍,在沒有著機動兵力的情況下,張遼又能做些什么。
抽調大部兵力防衛后方
真當關羽與張飛親率的漢軍是吃素的嗎
在對戰人數相同的情況下,漢軍會打成持久戰,從而引發己方兵器的危機。
但在敵方人數弱于己方的情況下,那局勢就不一樣了。
可惜張遼不知道的是,“以正合,以奇勝”中的奇軍指的是機動兵力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