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充滿真摯的言道“多謝。”
張遼的這聲謝,既是謝關羽幫助他讓他不至于躺在地上等死,亦是謝關羽在他即將死去之時還愿意幫助他。
在人活著的時候,恩怨與敵友的界限總是分的很清楚。
但都快死了,有些恩怨又何必太執著呢
在謝完關羽后,張遼用細微的聲音對著關羽言道“今日的你,不在全盛狀態。”
張遼的聲音小到在場的只有關羽一人能聽到,而關羽在聽到這句話后,臉上流露出難言的意味。
張遼終非尋常之人,有些事他雖然發現的晚,但還是被他發現了。
看著關羽聽到自己這句話后的臉色,張遼已然明白了一切。
戰場交戰,不似平時切磋。
切磋時是以競技為主,沒有懷抱著殺意,所以各種精彩的斗戰技巧都會上演。
但戰場交戰為的就是殺敵,所以講究的是全力攻擊以及快速制敵。
每一招都是樸實無華,卻又是殺意凜然。
這樣的交戰往往是很快的。
例如當初關羽入萬軍之軍擊殺數員袁軍將領,殺的人不少,但是用的時間卻不多。
可是張遼剛才在與關羽的斗戰中發現,關羽整個人根本就不在全盛狀態。
想當年關羽擊殺與自己一般勇勐的顏良時,是如何的干脆利落。
若說原本一些想法只是懷疑的話,在自己身受關羽一刀的情況下,張遼心中的懷疑已經轉變為篤定。
他中的這一刀是關羽的全力一擊。
而關羽若是在全盛狀態,他的全力一擊足以將自己噼成兩半。
而關羽為何會不在全盛狀態,張遼的心中已然有了推斷。
在自身的意識完全喪失之前,張遼看向身旁的昔日好友。
他見關羽的臉上已然浮現疲憊之色,他對著關羽最后說出了兩句話
第一句話是“若有那一日,護我張氏。”
這是背負家族興衰的張遼對關羽的一番懇求,亦是他死前最大的執念。
第二句話是張遼以好友的身份做的提醒
“保重身體。”
而就在張遼用最后的意識說出這句話后,他的頭就已經重重的垂下,整個人完全失去了生息。
而在張遼完全喪失生機之后,他身旁的關羽亦馬上察覺到了這一幕。
看著張遼低垂的頭顱,看著張遼一動不動的身軀,一種五味雜陳的情緒涌上了關羽的心頭。
關羽不怕死,但他卻是個重情義的人。
若是張遼在死之前痛罵關羽,那關羽亦不會對張遼有一絲柔情。
但張遼在臨死之前,卻還是將他當做好友一般在關心著他。
這讓重情義的關羽心中,對張遼的離去感到有些五味雜陳。
關羽這時想起了在樊城外自刎的徐晃。
同一座城池之外,他親自送走了兩位摯友。
可是這又有什么辦法呢
各為其主,世道如此,縱是蓋世英雄又能如何
在張遼死去之后,不斷有漢軍喊出“張遼已死”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