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魏延的角度來說,他方才之所以會與糜旸進行對賭,除去他對自己的判斷有著自信外。
還因為他跟隨糜旸這段時間以來,對糜旸有了更深的了解。
魏延智商是不低的,他可能無法把握住糜旸的性格,但是這段時間以來糜旸多番設奇計助漢軍成事,他都是看在眼中的。
特別是在剛才的大戰中,魏延看到糜旸并非只是會坐在大帳中玩弄計策的智將。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在大軍需要他的情況下,糜旸亦是永不退縮,挺身而出的一員優秀的主將。
若不是方才糜旸的親身上陣殺敵,以魏軍驍勇的戰斗力及人數優勢,糜旸的一萬漢軍是有可能守不到馬超的援軍到來的。
單單憑這一點,就讓魏延往日中對糜旸爬到他頭上的憤滿減輕了不少。
也讓魏延對糜旸為何會取得如今這番地位,有了更深的認識。
在這層認識之下,魏延才會給糜旸一個機會與他對賭。
只不過縱算糜旸、鄧艾、魏延三人的心思各有不同,但最后的結局是三人都能接受的就好。
面對著糜旸的“我道如何”這四個字,雖然魏延打算遵守諾言以后盡量不違逆糜旸。
但以他的性格還是不能如旁人一般說出“左將軍英明”這幾個字,所以他只能冷哼一聲別過頭去不說話。
魏延這樣的反應讓糜旸臉上的笑意更甚。
這文長的性格幼
不過無妨,只要成為我的人了,以后我就會護著你。
在心中打定這種主意后,糜旸就拉著魏延與鄧艾兩人一起快速往關羽的所在而去。
而關羽這時也看見了糜旸的身影,他的臉上亦浮現驕傲的喜色。
他駕馬高高越過吊橋,徑直的朝著糜旸所在而來。
在血紅的披風翻飛之下,一對相向而行的翁婿就已經來到對方身前。
在來到關羽身前后,糜旸主動朝著關羽一拜道“樊城城門已開,臣恭迎大將軍率軍入城。”
糜旸看到關羽身影的同時,亦看到了張飛與馬超的身影,再加上他們身后的那近萬漢軍。
如此配置,當然是時候徑直入城了。
糜旸的話讓坐在馬上的關羽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當糜旸站在關羽身前時,關羽方才清楚地看到糜旸身上的全貌。
只見在關羽的視線之中,糜旸身上的明光鎧已然被全身的血污掩蓋住光澤。
而哪怕是有著明光鎧的上佳防護,在剛才的對戰中,糜旸的手臂上亦受了傷。
一塊帶血的棉布正包裹在糜旸的手臂傷口處,看著那塊帶血的棉布,關羽的臉上流露出愛惜之色。
今日這場大戰漢軍能取得大勝,功臣有很多。
而糜旸在這場大戰進行的時候,能敏銳地判斷出他的意圖,甘愿以自身為誘餌。
以一萬漢軍抵住兩萬魏軍的進攻,為他的后續指揮了極好的客觀環境,單單這一點糜旸就功不可沒。
因為若是糜旸守不住兩萬魏軍的勐攻,那么很可能今日敗的便是漢軍一方。
而糜旸的機敏與勇敢,又讓關羽的心中充滿驕傲。
這便是他看重的接班人,這便是他親自選擇的女婿。
有糜旸這個例子在,百年之后誰敢說他沒有識人之明
對糜旸的愛惜與心中的驕傲,讓此刻關羽的心情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