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中濃厚的感激情緒之下,一顆種子悄悄深埋在了蔣濟的心中。
而蔣濟在恢復冷靜之后,他看著臉上對他流露出溫和笑意的劉備,他深怕一會自己又會說錯話。
于是他便趕忙對著劉備一拜,然后有些身形慌亂的離開了這城墻之上。
既然已經得到劉備允諾的態度,那他當然要早點回歸將這個消息稟報給曹丕。
至于后續一系列的雙方交接事宜,蔣濟早已經沒有了心思摻和。
劉備看著蔣濟慌亂離去的身影,原本溫和的目光瞬間消失不見,這時浮現在他眼中的已然是一副沉思之色。
見微知著,從蔣濟方才的表現可以看出,或許這天下的人心,又開始產生變化了。
也許這種變化在現在來說還算很緩慢,甚至只在很少一部分人的心中產生,但畢竟已經開始了。
只要他和他的后繼者,能夠不斷的為這顆種子澆水施肥。
那么終有一日,這顆種子總會成長為一棵蒼天巨樹,為大漢不斷輸送著生機。
只是這顆微小的種子,他可以告知給諸葛亮與糜旸,卻要盡可能保證不讓敵人發現它的存在。
蔣濟認為方才劉備勸慰他是因為他寬仁,這并沒有錯。
但是蔣濟不知道的是,寬仁與權謀有時候并不是對立面。
至少以劉備的政治手腕來說,就是如此。
在懷抱著心中這種復雜的想法之下,劉備招手召來了遠處的董允。
方才離去的董允并未離開城墻,他只是守在遠處等著劉備的吩咐。
所以董允在看到劉備召喚他后,他立馬快步來到劉備身前。
在董允來到身前后,劉備對著董允言道“董卿立即啟程前往新野,為朕向左將軍傳達一個口諭。”
聽到劉備讓他承擔傳達口諭的重任,董允的臉色一下子肅穆起來。
能夠成為天子使者,既代表著莫大的榮耀,亦代表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在鄭重的心思之下,董允聽到了劉備讓他傳達的口諭內容
“命左將軍將夏侯尚、滿寵等一干俘將速速押往新野。”
在知道劉備口諭中的內容之后,董允就馬上朝著新野城而來。
因為水運的便捷,所以不久后董允就來到了新野城中。
在董允到達新野城外的時候,糜旸就已經在州泰的稟報下提前知道了這個消息。
隨后糜旸馬上讓州泰出城,將董允等人給接進來。
等董允等人被州泰接入郡府中的大堂后,糜旸看著眼前的老熟人董允,不禁覺得有些莞爾。
在以往的過程中,凡是劉備要派出使者與他聯絡或者封賞他,基本上那個使者都是董允。
現在董允都快成為,他與劉備之間的專線聯絡員了。
只是莞爾歸莞爾,深通禮數的糜旸還是以大禮迎接了董允的到來,隨后他就從董允的口中得知了劉備的口諭。
糜旸在聽到劉備的口諭后,雖然因為事發突然他心中有著驚訝,但是他并沒有遲疑。
他立刻回到位子上,快速寫好一封手書,然后他喚來了丁封讓他火速趕回西城。
夏侯尚、滿寵等人都是身份不低的魏臣,這樣重要的俘虜可是被糜旸嚴密看管的。
所以若沒有糜旸的手書,旁人是很難將他們提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