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章武二年四月,來自鄴城的一支戰俘隊伍已然來到了宛城之外。
當得知這支戰俘隊伍已經到來后,魏安南將軍司馬懿馬上派出使者聯絡糜旸。
司馬懿早在之前就得到了曹丕的密詔,所以他知道這支戰俘隊伍到來后,他應該如何做。
同樣的是糜旸現在也知道了,劉備為何會讓他將夏侯尚等人押來新野。
所以在見到司馬懿的使者后,糜旸便通過使者之口,與司馬懿商議好了雙方互相交接戰俘的一切事宜。
在送走使者之后,糜旸的臉上充滿著唏噓之色。
糜旸知道劉備為何會與曹丕做這番交易,那是兩個帝王為了自身的江山,而做出的一種等價交換。
以糜旸現在的身份,那種交換還不是他能觸及到的領域。
但是在得知即將接回自己的大多族人后,糜旸內心中還是唏噓不已。
在當年跟隨劉備的一眾元從臣子中,若論族人數量,東海糜氏必然是最多的。
“祖世貨殖,僮客萬人,貲產鉅億”,這是東海糜氏當年在徐州最昌盛時的記載。
而且后來劉備在危難時,糜竺幾乎是傾盡全族之力幫助劉備復起。
這就導致在劉備的大軍中,糜氏族人的比例一直不低。
正因為如此,想來在這上百人的戰俘中,他族人的數量大概率也不會少。
宗族在當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想著即將要迎接回與自己或兄或弟的族人,因為心中的血脈牽引,糜旸的心情有些激動。
當然他也可以預見到,一旦他的族人被放回,那么他東海糜氏在益州,就再也不是無根之木咯。
作為一舉將東海糜氏帶向鼎盛的糜竺兄弟,以往他們之所以無法快速擴張在益州的家族勢力,缺的不就是信得過的族人嗎
在亂世中還能帶領著家族不斷經商的的糜竺,會真的就只是一個老好人嗎
反正糜旸是不信的。
因為司馬懿與糜旸都急于完成這次交接,所以糜旸定下雙方交接的日子就在第三日。
不過雖然糜旸急于交接,但是他也不會對敵人掉以輕心。
糜旸一直記得,目前張郃領著上萬騎軍對他虎視眈眈著。
雙方互相交接戰俘的地點,是在棘陽城外。
棘陽城目前還在司馬懿的控制下。
這一點是司馬懿對糜旸提的唯一一點要求。
對于這點要求,糜旸倒也沒有拒絕的想法。
因為棘陽城雖然處于魏軍的控制之下,但它城外有洧水流過。
在洧水的貫通下,有著水軍優勢的漢軍可謂是進退自如。
這樣的地形,張郃騎軍是沒辦法發揮太大效用的。
所以將棘陽城外作為兩軍交換戰俘的地點,的確算得上一個雙方都能滿意的結果。
而當雙方交換戰俘的日子到來時,在棘陽城外的洧水河道上,緩緩出現了大量飄揚著絳紅色戰旗的漢軍戰船。
艷陽高照,紅旗招搖,當這眾多的漢軍戰船出現后,棘陽城內外的魏軍如臨大敵。
糜旸到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