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的話,糜旸現在真想舉起張溫手中的青冥劍朝他捅去。
張溫是奉命行事不錯,但現在張溫就猶如當初孫權派向關羽求親的使者一般,是孫權想實現一個陰謀詭計的載體。
本來有著關羽的例子在前,糜旸亦可以如他一般痛罵孫權以堅定自己的立場。
但問題是現在的情勢,與當初關羽遇上的根本不同。
當時孫權是為他的長子孫登聘關羽次女為妻,這至少在明面上孫權是將自己擺在和關羽同等的地位上。
但現在孫權既奉劍又送女為妾,這態度以他的身份來說已經低到不能再低了,這讓糜旸怎么開口罵他
妾在古代根本不被看做人,只是個物件。
江東之主孫權為了討好糜旸,為了“認錯”,將自己的嫡長女當做物件送給糜旸。
結果他這么卑微且誠懇的態度,卻引來糜旸的一陣痛罵。
那以后等劉備死后糜旸執掌國政的那一日,孫權肯定會以“心有惶恐”的理由叛變大漢。
并且他的這個理由還會得到世人的同情,并讓糜旸遭受一場巨大的非議。
孫權的政治天賦是非常高的,這一點是他能保守江東的最大原因。
或許旁人看不出劉備對糜旸的安排,但以他的政治嗅覺,肯定是察覺到什么,才會有今日他派遣張溫向糜旸的示好行為。
到現在糜旸才真正完全發現,孫權的用心有多險惡。
之前關嫣乃至于糜旸自身的判斷,都太低估孫權這個人的政治手腕了。
孫權為的不是現在,而是將來
但是這也不能怪糜旸,畢竟世人誰能想到孫權竟會付出如此大的代價來達成他的目的呢
以糜旸本來的想法,無論孫權提出的示好條件是什么,他只要溫和地當眾拒絕就好,但現在糜旸發現他處在一個不能拒絕的地步。
現在最棘手的就是,張溫通過言語將孫權贈劍與贈女的行為捆綁在一起,糜旸要么全都接受,要么全都拒絕。
別無他法。
除非他能拿出讓天下人都認同的理由。
因為他來日會是大漢的輔政大臣,他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代表著大漢的態度。
可是糜旸又不能接受。
不然今日一旦定下這姻親名分,那么往日在對江東的問題上,糜旸的身份就會變得十分尷尬。
孫魯班是妾不錯,但三國以來有太多天下名士因妾廢妻,因妾廢公了。
在有著那么多的實例之下,不能不讓世人對糜旸將來的立場有所疑慮。
在懷抱著復雜的心情之下,糜旸來到了張溫的身前。
這時的張溫依然保持著手捧青冥下拜的姿勢。
而這時宴席之外的臺階上,亦緩緩出現了一位頭戴劉氏冠的老者。
他赫然便是不請自來的劉備。
劉備在來到宴席的門外時,并未選擇直接入內,他也及時以天子的威嚴止住了一眾欲入內稟報的漢軍。
劉備只是靜靜的站在門外,傾聽著場內的動靜。
而當劉備在門外漢軍的稟報下得知了張溫方才的言語后,他的臉色頓時變得好看起來。
有著意外,有著忌憚,更多的卻是揶揄。
雖未入內,但劉備現在大概能猜出糜旸心中的想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