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一戰將江東打的元氣大傷不錯,但那一戰讓江東大傷的根本原因在于,在那場大戰中江東的存糧幾乎毀于一旦。
公安之戰并不是長平之戰,江東的青壯男人并沒有遭受斷層般的打擊。
而相比于青壯的損失,糧食這一戰略物資得到補充的速度會更快些。
甚至于如果年成好的話,這個速度更會大大縮短。
這便是當初糜旸做出推斷,江東五年左右無法發起大戰的原因。
見糜旸贊同他的看法,劉備微微嘆了一口氣
“孫權不可輕視,同樣也不可輕信。一旦江東的元氣恢復,天下的局勢定然會再次發生變化。”
“時不我待呀,子成”
劉備的這兩句話語中,透露出他對大漢未來深深的擔憂。
誠然在糜旸穿越的這兩年來,大漢對外作戰連戰連捷,但這只是讓大漢的戰略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并未在根本上改變天下三分的格局。
亦并未在根本上改變北強南弱的格局。
要想做到這一點,絕對不是單單靠幾場大勝就能做到的。
在發出嘆息之后,劉備招招手讓糜旸在他的腳邊坐下。
面對劉備的招手,糜旸順勢坐在劉備的腳邊。
在糜旸坐下之后,劉備從懷中掏出一份密奏。
“今日朕拜你為梁州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對你的獎賞,一部分原因就在這封密奏上。”
在說完這句話后,劉備將手中的密奏交到糜旸的手中。
糜旸見狀連忙接過劉備手中的密奏,然后認真的看了起來。
可就在看到密奏中的第一句話時,他的眼神就不禁微微一凝。
密奏抬頭是上奏者的身份。
而這封密奏正是丞相諸葛亮向劉備上奏的。
在知道這點后,糜旸馬上打起十二分精神看起密奏中的內容
“出師必先有名,兵有先聲而后實者,今臣聞陛下欲有伐吳之思,特上此書論之。
或議者言,今因大敗魏軍之勢以乘吳,吳人震恐,席卷之時也。
然大戰之后,將士疲勞,不可便用,應徐緩之;
臣聞善戰者,力戰為下,智戰為上。
今天下三分,東吳雖國力最弱,然東吳世家盤桓,人心離漢,若一交戰,勢不得驟解。
自那時逆魏騷動,我軍或將腹背受敵。
為長久計,陛下當今應以寬撫吳人為要,既而令賢臣煮鹽興冶,為軍農要用,并作舟船,豫順流之事。
然荊州之地,三家分疆,細作廣布,機密不掩,不可行此事。
唯有益北一區,地處吳地上游,又掩于山林之間,實乃戰備要地,望陛下思之。”
可能因為時間匆忙,所以諸葛亮在這封密奏中的言語并不多,但是諸葛亮的進言一向是一語中的。
糜旸在看完密奏中的內容之后,他驚訝的抬起頭看向劉備。
梁州之重設,為的不僅僅是北伐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