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密不透風的墻,何況昨夜糜旸杯酒釋兵權的舉動乃是當眾為之。
或許在糜旸昨夜的行為下,梁州中的統兵將校都交出了手中的兵權,但是讓親信掌兵,一直是為將者的傳統。
所以經過一夜時間的發酵后,至今日清晨時,城外漢軍大營中的身為各方主將親信的一應中層將校,都得知了這件事。
當這件事在漢軍大營中傳播開來后,瞬間在漢軍大營中引起不小的波瀾。
若糜旸單單是收繳各位大將兵權的話,以他的威望再加上他占據著大勢,這件事并不會造成多大的騷動。
因為這并未侵害到他們的利益。
但一眾中層將校從他們的主將那里得知,糜旸之所以要盡收兵權,乃是為了要精裁諸軍。
當漢軍大營中的一眾中層將校得知這件事后,他們中的部分人立馬就猶如被抓住了七寸的毒蛇一般,心中開始產生懼怕。
眾人都知道糜旸要想精裁諸軍,他要做的第一步是收回兵權,第二步一定是理清各營兵卒的實際情況。
而恰恰是這點,是讓那部分將校最為感到害怕的。
因為這部分將校在過往的時日中,有著虛報士卒人數吃空餉的行為。
虛報士卒吃空餉,是古代的軍隊中一個久除不去的痼疾,這種現象莫說是在大漢中,其他兩家的軍隊中都有著這種現象。
為人主者,沒有不對這種現象不感到深惡痛絕的。
因為若不對這種現象加以抑制,那么除去會嚴重影響軍隊的戰斗力之外,還會大大增加國家的財政負擔。
可是從先秦至今,乃至后世的上千年中,這種現象卻一直無法根治。
其根源在于這種行為是一部分將領,為自己謀取利益的一種重要方式。
相比于戰場殺敵,通過虛報士卒人數吃空餉獲取利益的方式顯得更為快速,亦更為安全,這怎么會不讓一部分將領趨之若鶩呢
但是如此做的將領都知道,他們的這種行為都是軍令所嚴厲禁止的。
所以在得知糜旸的意圖后,一部分大營中的將領開始緊張起來。
糜旸軍法之嚴,天下皆知。
若是一旦被糜旸得知他們吃空餉的行為,那他們最好的下場也是被免掉軍職,甚至會被糜旸斬首示眾。
在心中畏懼的驅使下,一部分心中有鬼的將校開始在漢軍大營中散發著一種謠言。
這種謠言講的是糜旸有意要全部裁汰原屬于漢中郡的數萬大軍,然后將節省出來的大量糧草用來供養他的嫡系大軍。
這種謠言無疑是曲解了糜旸的本意,甚至若細細推敲的話,還有著許多漏洞。
不過謠言么,有哪幾條是經得起推敲的。
但只要散播的好了,那么謠言所帶來的殺傷力是非常大的。
數萬漢軍幾乎都是不識字的農民出身,他們中的人很多都沒有自己的主見。
再加上散播這種謠言的乃是他們的上官,所以這種謠言以極快的速度在漢軍大營中散播開來。
當這種謠言慢慢在漢軍大營中發酵后,馬上就引起了許多漢軍的恐慌。
適逢亂世,人人皆朝不保夕,在這種情況下,才有許多人投身行伍,他們為的就是有個固定的去處來讓自己生存下去。
現在在謠言的影響下,有許多漢軍都以為糜旸要將他們盡皆裁汰,讓他們自生自滅,這種下場是他們絕對沒辦法接受的。
得幸虧糜旸現在的威名足以起到強大的震懾作用,再加上漢軍大營中還有很大一部分將校并沒有參與到這場陰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