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吳懿的這個疑問,糜旸不禁一愣。
盡管吳懿沒有將話說的太明白,但是以兩人之間的身份,吳懿能主動對他問出這句話,已然算十分直白了。
不過以吳懿的身份,他倒也有如此問自己的資本。
糜旸聽著吳懿的疑問,他對著吳懿搖搖頭言道“不曾。”
“甚至在我執掌梁州之前,我心中對吳公也是頗為敬重的。”
糜旸并沒有欺騙吳懿。
雖然糜旸是舊外戚勢力的代表人物,而吳懿是大漢新外戚勢力的代表人物。
若說糜旸與吳懿之間沒有著利益的沖突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們二人之間目前的利益沖突還不明朗,甚至還遠遠未達到互相憎惡的地步。
當然糜旸也知道吳懿會這么問的原因。
只是無論是收吳懿兵權還是派兵捉拿鄧賢這兩個舉動,糜旸的出發點大多都是大局為重。
糜旸并非圣人,吳懿也不是圣人。
單單收吳懿兵權這一舉措,糜旸有著自己的私心。
男人皆愛權力,都喜歡大權在握的感覺,糜旸也不例外。
這是糜旸的私心,只是糜旸想掌握大權并非是為個人享受。
一方面這是他身為梁州牧的本分,另一方面他是不想梁州境內有掣肘他的人存在,影響他后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就像劉備崛起后,他也是將兵權大多交予元從系。
若沒有這個舉動,劉備怎么將對豪族來說十分嚴酷的蜀科徹底執行下去呢
就連歷史上的諸葛亮輔政之時,他也是通過一連串的舉動,讓自己成為季漢的實際執掌者。
甚至劉備的遺詔中,就是讓諸葛亮這么做的。
若沒有這個舉動,諸葛亮亦不能順利發起數次北伐,更不能穩定住夷陵之戰后幾近崩潰的季漢。
當然糜旸若想這么做的話,勢必會侵奪一部分人的利益,引起一部分人的不滿,這是不可避免的。
就如現在的吳懿一般。
但這并不代表糜旸對吳懿是有私怨,更不代表糜旸會因此停下他的舉動。
亂世之中,當為則為,劉備讓他成為梁州牧,就是要讓他好好治理梁州,不是讓他來當老好人的。
當然糜旸雖然是基于掌握大權的出發點收了吳懿的兵權,但他并沒有打算對吳懿完全棄而不用。
表面上糜旸對吳懿依然很敬重,實際上糜旸出于補償也給了吳懿提拔州吏的人事權。
甚至在糜旸心里,等不久后他對軍隊改制后,亦會重新授予吳懿兵權,讓這員大將不至于無用武之地。
而吳懿在聽完糜旸的回答后,他的臉上露出喜色。
以糜旸的身份與信義,他沒必要欺騙他。
所以吳懿連忙又上前一步對糜旸言道“那臣想求請牧伯一件事。”
“臣不求牧伯將鄧賢無罪釋放,只想牧伯饒鄧賢一命。”
在說完這個請求后,吳懿便接著說道“若牧伯能答應我這個請求,以后于梁州事務上,臣勢必皆以州牧馬首是瞻。”
說完這些后,吳懿用希冀的目光看向糜旸。
既然不是心有不滿,故意爭對,吳懿覺得他提出的這個請求,或者說交易,是很有可能得到糜旸同意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