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快速取過文吏遞上來的梁州文書,扭身進入了諸葛亮所在的廳堂之中。
諸葛亮不在的時候馬謖是否會違逆他不知道。
但諸葛亮現在就在他背后的議事廳中,這種情況下馬謖是一點都不敢對諸葛亮的命令有所怠慢的。
在馬謖手捧梁州文書大步邁入議事廳中的時候,他便見到了一手捧著面食,一手拿著文書在細細審閱的諸葛亮。
在馬謖的視線中看到,諸葛亮每當看到文書中有何疏漏時,他便會立時放下手中的面食,下意識地拿起身前書桉上的朱筆批改起來。
正因為諸葛亮的這個舉動,導致他書桉上如小山般的文書在慢慢減少。
但是他食盤中的食物,卻還是如之前一般一點都未曾減少。
看到這一幕的馬謖,心中不禁嘆息。
即使有著陛下恩旨在,丞相還是一點都未改變以公務為重的作風。
懷抱著復雜的心情,馬謖快步朝著諸葛亮走去。
而諸葛亮一心都撲在身前的公務上,所以當馬謖走到身前數步外時,諸葛亮方才后知后覺地聽到腳步聲抬起頭。
當身穿一身青衣,氣度不凡的諸葛亮抬起頭后,他便見到來人是馬謖。
見是馬謖到來,諸葛亮的臉上浮現笑意。
諸葛亮與馬謖的兄長馬良私交極佳,因為這層關系,諸葛亮對馬謖本就比常人多出幾分喜愛。
當然諸葛亮對馬謖的喜愛,不僅僅是因為他兄長是馬良的緣故。
馬謖出身襄陽士族馬氏,他在年少時就在荊州頗有名聲。
后來馬謖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地,先后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
綿竹與成都皆是益州的大縣,其中成都更是大漢的政治權利中心。
馬謖能擔任如此要職并且從未有過失,他本人的才能是不低的。
而當然讓諸葛亮對馬謖最喜愛的一點便是,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
諸葛亮時常與馬謖一起談論軍事謀略,從白天直到黑夜。
世人皆知諸葛亮乃是當世的戰略大家、理政高手,但世人不知道的是諸葛亮對軍務也頗為關注。
畢竟諸葛亮的志向是成為“管仲”、“樂毅”那樣的傳世名臣,“管仲”的事諸葛亮一直在做,并且一直做得很好。
現在他就差成為“樂毅”的夢想還未實現了。
在這種遺憾下,諸葛亮對擅長軍事謀略的俊杰,就顯得格外喜歡。
就像諸葛亮對糜旸,亦是如此。
若不是糜旸大放異彩,橫空出世的話,按照歷史上的發展,馬謖應該才是諸葛亮心中的入室弟子才是。
只是雖然這世有著糜旸的存在,但馬謖在諸葛亮心中的地位依然不低。
諸葛亮見深受自己器重的馬謖突然來到自己身前,他便猜到馬謖應該是有事要稟報。
果不其然馬謖在諸葛亮身前的數步外止步后,便躬身將手中的梁州文書舉起,對著諸葛亮稟報道
“丞相,梁州牧有文書送到了。”
見馬謖說是糜旸有上書送到,諸葛亮面容一正。
按照時間推算,糜旸才剛剛到達南鄭不久。
現在正應該是糜旸調整人事,梳理州政的時候,而在這樣的時機,一般是不會有什么大事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