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辦事效率極快,在他離開皇宮之后,他便當即以丞相的身份,為天子劉備擬好一份斥責糜旸的詔書。
當寫完文書之后,諸葛亮本來想派侍郎董允前去南鄭。
畢竟以往朝廷派往會見糜旸的使者大多都是董允,對于出使糜旸一事,董允可謂是輕車熟路。
只是諸葛亮轉念一想,現在糜旸已經是一方牧伯,而董允又是皇宮中的天子近臣。
以兩者之間互相都敏感的身份,也不能總是派董允出使糜旸。
在考慮到這點后,諸葛亮便讓人召來了馬謖。
馬謖在諸葛亮的傳召下,很快就來到他的身前。
而在馬謖到來之后,諸葛亮將手中蓋上璽印的文書交到馬謖的手中。
諸葛亮突然做出這種舉動,就已經讓馬謖有些不解。
而接下來諸葛亮的一句話,則更是讓馬謖心中感到驚詫。
“這是陛下給梁州牧的斥責詔書,你剛成為尚書不久,尚未有功勞在身。
現在我打算讓你前去,將這封詔書送至梁州牧的手中。”
諸葛亮的前半句話,解釋了為何尚書臺那么多尚書,他卻單單挑選馬謖完成這個任務。
這是諸葛亮在為馬謖的將來鋪路。
對于諸葛亮的這種心思,馬謖心里還是很感激的。
丞相一向很器重他。
可是諸葛亮的后半句話,卻讓馬謖心中有些擔憂。
為天子使者,代替天子斥責臣下,本來是一種榮耀。
但是這也要看被斥責的那位臣子,身份是什么樣的呀。
左將軍、冠軍侯、梁州牧、不提糜旸背后那深沉若海的背景。
就單單是他的這三個身份其中的任何一個,就絕對是現在的馬謖招惹不起的。
盡管馬謖不知道劉備為何會突然下詔斥責糜旸,只是性格聰慧的馬謖,卻知道這件事要是處理不好,很可能會成為一件天大麻煩的事。
只是縱算心中有著擔憂,但面對著諸葛亮的委任,馬謖也無法拒絕。
諸葛亮需要的是能為他分憂的屬下,絕不是遇事推諉的近臣。
在意識到這一點后,心中經過利益權衡的馬謖在表面上并沒有顯露異常。
他在從文吏的手中接過文書后,恭敬地對著諸葛亮一拜道“臣必不負丞相厚望。”
見馬謖愿意接下這個任務,諸葛亮滿意的輕輕點頭。
他特地讓馬謖擔當前往梁州的使者,一方面是想讓馬謖出去歷練之外,心中還抱著一種想法。
在目前的大漢年輕俊杰中,糜旸自是冠首。
他諸葛亮招徒,自然要招最好的。
而除去糜旸之外,馬謖與關興亦是他深為器重的后起之秀。
只可惜關興多病,恐天年不永,所以以往他十分看重馬謖。
對于馬謖與糜旸,諸葛亮的個人情感現在是更偏向糜旸的。
只是在諸葛亮看來,馬謖與糜旸同為大漢的年輕俊杰,若干年后他們終究要一起輔弼漢室的。
既然如此,還不如趁此機會讓馬謖與糜旸提前接觸下。
反正他讓馬謖送往梁州的詔書,名義上是劉備在斥責糜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