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大軍出現在場中,可以讓人激動,卻不至于讓人熱疼沸騰。
真正讓人熱血沸騰的是,那一萬大軍盡堅甲利刃齊全,種種長短兵器相雜
方才上千輛戰車的表現雖然稱得上是上佳,但他們只是與不會移動的木人對戰。
但是現在出現的這兩方軍陣中的士卒,他們手中拿的都是真正可取人性命的武器
與死物對戰怎么能凸顯出漢軍的精銳,手持木質武器,又怎么能讓人感受到戰場真正的冷血。
唯有真刀真槍,才是真正的閱兵
在古代,冷兵器對抗,是男人心中最熱血的浪漫。
用真刀真槍閱兵,并非是糜旸的特立獨行。
自西漢以來,大漢的閱兵儀式就都是以真武器上陣。
所以往往當政府舉辦閱兵儀式時,都會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也會極大程度上震懾住部分人的不軌之心。
當然閱兵并不是真正的沙場對戰,所以兩方不會真的與對方死命拼殺。
但是只要手持冷兵器,那么一些死傷是在所難免的。
但這也恰恰是閱兵儀式中,真正能宣揚武威的地方。
在雙方手持冷兵器的情況下,如何既要保證閱兵儀式的壯觀性,又要保證士卒不死傷太多,這考驗的便是士卒與將官兩方面的能力。
而這兩方面的能力,正是判斷大軍是否是精銳的最佳標準。
當雙方五千大軍的軍陣都列好后,他們雙方便各自在將校的指揮下朝著對方步步逼近。
一萬步軍的前進,雖然沒有上千戰車的前進那般迅速。
但全身甲胃齊全,手持利刃的一萬步軍在踏地前進時,他們在場地間造成的聲響卻是會更加響亮。
當響亮的整齊踏步行進聲在空地上響起之后,他們各自雙方背后的鼓聲,變得愈發高昂了起來。
聞鼓則進,擅退者死
這是被寫進七斬令中的一條鐵律,凡是糜旸麾下的士卒,沒有一個人膽敢違背。
當一萬步軍不斷朝著對方的敵人前進之時,響徹場間的隆隆踏地聲,似乎與他們背后的高昂鼓聲合為一種可振奮人心的旋律。
不止上萬步軍在這振奮人心的旋律下士氣越發高昂,就連高臺上下的數百官員,臉上也紛紛浮現激動之色。
雙方大軍相距并不遠,不久后雙方大軍的前沿就已經接近對方。
這時候雙方大軍中的將官立馬揮舞起令旗,指揮起身后的士卒。
在將官的指揮之下,哪怕明知道對方是同袍,但是一方陣前的上千漢軍還是毅然決然地舉起手中的長槍,朝著對方突刺而去。
當看見對方有上千支長槍突刺過來之后,另一方的將官并沒有驚慌。
他沉著冷靜的指揮起身后的士卒,舉起手中特制的盾牌抵擋著對方突刺來的長槍。
片刻之后,鋒利的槍尖與堅硬的盾面狠狠相撞。
當這二者相撞之后,兩軍陣前瞬間響起一陣陣刺耳的爭鳴聲。
這是專屬于冷兵器對決的聲音。
而當這陣陣聲音傳到高臺之上時,高臺之上的官員紛紛臉露喜色。
他們是除去糜旸之外,在梁州最有權勢的一個團體。
他們迫切需要精銳的士卒,保護他們在梁州的既得利益。
只是接下來場中發生的一幕,卻讓他們感到更為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