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道,不出數年劉軍肯定會大舉北伐,在有著這點判斷之下,好立功業的姜維,又怎么能按捺住內心中的躁動呢
至于旁人對糜旸會有畏懼,膽大如斗的姜維卻絕不會有。
因為心中想建功立業,姜維的眼中已然出現淚水,他對著姜母誠懇地言道
“兒知道母親求情楊公讓兒擔任天水參軍,是在保護孩兒。
然大丈夫生在當世,又豈能碌碌無為乎
況且天水雖偏安一隅,然偏安斷不能久安。尚且不提時常作亂的異族,就說若糜旸席卷涼州,天水豈能免于兵禍
為家鄉計,亦為自身計,孩兒都必須前去陳倉,為國家盡一份綿力。”
姜維說的理由字字珠璣,但是姜母卻只是流淚搖頭不允。
見姜母如此表現,姜維無奈之下只能說出他迫切想建功立業的另一個深層原因。
“當年父親為保護郡守,沒于兵亂之中,孩兒后來時常思考,難道是父親當初才能不佳才會如此嗎
百般思考之下,孩兒認為原因并非在此。乃是父親當時只是一功曹,手中并無兵權,以寡敵眾遂有此劫。
當今天水外有強敵,內有羌亂,遠遠不是孩兒求安穩的時候。
否則若是將來羌人再度來犯,縱使孩兒有策略敗敵,然手中若無兵權,難道當年父親的劫難不會發生在孩兒身上嗎
亂世之中,兵權為重,孩兒去陳倉既為拼搏,亦乃自保也。”
姜維在說完這番話后,便重重地對著姜母磕了幾個響頭,希望姜母能同意他的請求。
姜母并非是不通情理之人,她知道姜維說的每句話都有道理。
若姜維所說的第一個原因不足以打動姜母的話,那么姜維說的第二個原因,足以讓姜母動搖。
她不想姜維與他的父親步上一樣的后路。
這時姜母想到盡管陳倉是前線,但只要姜維能好好呆在楊阜身邊,那么想來安全也是有保障的。
想到此,姜母只能無奈地閉上滿含淚水的雙眼。
“吾會寫一封信給楊公,求他在軍中為你謀一個職務。”
“只是你需答應吾,到陳倉后一切要聽從楊公的指示,不可有半點任性。”
只要姜母愿意答應他去陳倉,姜維還有什么不能答應姜母的。
姜維忙不迭答應姜母的叮囑,然后便準備退出房間。
可就在姜維要踏出去的那一刻,姜母最后一句告戒傳來
“伯約,事若有不諧,當歸”
面對姜母的這句告戒,姜維只是拱手應承后,便退出了房外。
在來到房外后,這時天色已然全黑,但看著那月明星疏的天空,姜維的心情卻不是一般的暢快。
他剛才沒有直接回答姜母的告戒,只是因為他心中的答桉是
“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
想到這,姜維大步離開了姜母的院落之中。
陳倉,吾天水姜伯約來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