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到御花園處的一汪清潭前后,劉備止住了腳步。
在劉備止住腳步之后,諸葛亮看到劉備的肩膀開始有些細微的抖動。
隨后一陣陣大笑聲從劉備的口中發出。
隨著劉備的大笑聲飄蕩在諸葛亮的耳邊,他口中的一句話也被諸葛亮清晰的聽到。
“朕無憂矣,朕無憂矣。”
這句話解釋了劉備為何會突然大笑。
而讓劉備感到無憂的,便是劉禪剛剛的表現。
知子莫若父,更何況劉備是一位以識人之明聞名于世的君主。
大臣對劉禪的性格都有所了解,劉備又豈會不知道呢
正因為知道,所以往日之中劉備的心中是有憂慮的。
不擅長智術的阿斗,將來能守護住他打下的大漢天下嗎
這樣的憂慮,在過往一直在劉備的心頭縈繞不散。
所以在發生群臣攻訐糜旸新政的事后,他才會稱病不見群臣,而是讓群臣去將此事詢問劉禪的看法。
劉備的這一點用意,很多大臣都猜出來了。
不過沒有人猜的出來,劉備這么做的真正深層用意。
劉備既然都已經知道劉禪的真實情況,那么他讓大臣去考驗劉禪的,當然不是他的智謀。
智謀這種東西,很多時候是看天賦的。
既然之前劉禪不曾擁有高超的見識,那么無論再怎么考驗,劉禪也很難再得到智謀上的提升。
劉備真正要考驗的是劉禪的品格。
在過去的時日之中,許多人都夸贊劉禪性情寬和,只是作為一個君主,性情是否寬和并不重要。
西漢的諸多明君,有哪幾個性情是寬和的
要想保守好社稷,劉備對劉禪的最低要求,便是要懂得什么人該信,什么人不該信。
只是對于這點,往日就算是劉備心中也沒有自信。
畢竟劉禪求學以來,接觸的大多都是益州士族,在這樣的情況下,劉禪在感情上更偏向他們也很正常。
所以劉備安排了今日的考驗,并親自在大殿外傾聽著劉禪考驗的結果。
雖然劉禪一開始不知所措的表現,讓劉備很不滿意。
但是當聽到劉禪力挺糜旸的時候,劉備的心中充滿了欣喜。
他已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桉,于是便帶著諸葛亮離去。
也因為欣喜于劉禪的表現,所以劉備才會在諸葛亮面前如此開懷大笑。
聽著劉備那陣陣爽朗的笑聲,或許諸葛亮一開始沒能猜出劉備的深層用意,但縱觀劉備全部表現的他,這時卻已然猜出。
諸葛亮對著劉備一拜,祝賀道“恭喜陛下。”
諸葛亮沒有明說恭喜劉備什么,但劉備卻知道諸葛亮已經猜出一切。
劉備在笑完之后看向諸葛亮,他問道“你今日能來,說明現在整個輿論形勢對子成很不利。”
面對劉備的這點判斷,諸葛亮臉帶憂慮的點點頭。
相比于諸葛亮的擔憂,劉備臉上卻并沒有什么愁容。
因為作為君主,他能施展的手段比諸葛亮更多。
劉備拉著諸葛亮的手來到水潭邊,他看著腳下平靜無波的水潭,語帶深意的說道“自漢中之戰以來,成都太安靜了。
就像我們腳下的這汪潭水一般,死氣沉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