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望陛下節哀,貴體為重。”
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諸葛亮的心情也十分悲傷。
盡管往日中糜竺與諸葛亮的私交并不深,但是對于糜竺這樣的純臣,諸葛亮是打心底里佩服他的。
所以糜竺的離去,也讓諸葛亮的心中不是滋味。
面對諸葛亮的勸諫,劉備咳嗽了幾聲,微微搖了搖頭。
他推開諸葛亮遞來的湯藥,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
他一時半會還死不了,但同樣的,喝下這碗湯藥也不能讓他的身體完全康復。
他急召諸葛亮前來,有著更重要的事。
劉備對著諸葛亮言道“劉巴已經被朕罷免尚書令之位。
雖說尚書臺的主要政務都是卿在署理,只是祖制不可廢,況且卿也需要一位賢才輔左。
待明日一早,卿便擬招讓尚書馬良繼任尚書令之位吧。”
聽到劉備的這個吩咐,諸葛亮點頭領命。
以大漢現在的國情來說,尚書令的權力雖說已經大不如往,但是它還是一個十分緊要的職位。
從地位與權力上來說,尚書令可以等同于副丞相。
對于這樣的職位,肯定是要盡快找出一位賢才來繼任。
而馬良無論是從資歷、功績、名望三方面來說,都是目前大漢中繼任尚書令的最佳人選。
在決斷完這一件事之后,劉備又緊接著對諸葛亮言道“除擬這道詔書外,你再擬一道詔書追悼糜君。
并命左中郎將楊儀為使持節,追贈糜君驃騎將軍司空印綬,追封糜君謚號為文襄。
等到安葬時,再命令史十人遣虎賁,前后都奏響鼓吹,以驃騎將軍及司空儀仗隊伍為糜君送葬。
成都中凡三公以下,那一日也都必須親臨。
除此之外在詔書中言明,依糜君臨終意愿,死喪不誤國家大事,故而糜氏族人無須為糜君守喪。”
聽到劉備的這個吩咐,諸葛亮依舊領命稱是。
以糜竺生前的功勛及劉備對他的情感,他死后被追封為三公之一的司空,乃是情理之中的事,畢竟糜竺在生前就是九卿之一。
而盡管是追封,但以當世禮法,追封先人后的一切榮譽如同先人在時一般,該先人的族人都可以享受到。
也就是說從此之后,旁人若要尊稱糜竺,都要將他當做司空看待。
而且糜竺的家族,也將出現第一個三公,這對一個家族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若說追封糜竺為司空是情理之中的話,那么從劉備給糜竺的謚號及送葬的種種布置,可以看出劉備對糜竺的情感有多深。
文襄二字對于人臣來說是極佳的美謚。
而且依兩漢禮制,尋常人臣得到謚號已經不容易,更何況他們一般只能得到單字謚號。
可現如今糜竺卻得到代表極大殊榮的二字謚號,還能得到那明顯超規格的送葬規程,劉備對糜竺可謂極盡死后之哀榮了。
至于不讓糜氏族人為糜竺守喪,諸葛亮知道劉備是為了糜旸,也是為了梁州。
在連續吩咐完這兩件大事后,劉備又不禁咳嗽了幾聲。
他的神色變得愈發蒼白起來。
見到這一幕,諸葛亮趕忙上前為劉備拍背捋順氣息,在諸葛亮的服侍之下,劉備的氣息才漸漸平穩。
看著如子侄般照顧自己的諸葛亮,劉備臉色蒼白之余,卻還掛著一些欣慰的神情。
只是國事要緊,他接下來要對諸葛亮吩咐一件最重要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