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當他的疏忽正好遇上劉禪的昏庸時,那便會釀造成一場極大的災難。
歷史上陽平關的失去,一個起因在于蔣舒的投敵,得以讓魏軍可以趁虛攻城。
可蔣舒只是副將,他帶出城投降的也只是他的本部兵馬。
在他將自己的本部兵馬帶出陽平關后,就導致陽平關這樣的一座險關能被魏軍直接強攻奪下。
由此可見在姜維的策略之下,陽平關的兵力是有多么空虛。
姜維所獻的策略,十分符合他的用兵風格,膽大善于冒險。
他的本心也是為大漢好的,想著為大漢多殺敵人,可惜從客觀事實來說,姜維的策略的確是讓敵人有機可乘了。
甚至在有著曹爽興勢大敗的教訓下,如果姜維不主動破壞漢中的防御網,司馬昭會不會貿然下令伐蜀還不一定。
畢竟司馬昭的父親司馬懿能得到許多老臣的支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曹爽興勢大戰敗的太慘了,直接嚴重打擊了他的威望。
而且對于漢中的嚴密防御網,司馬懿是最為忌憚的,這也是他反對曹爽南征的最大原因。
一方面是父親都忌憚的漢中防御網,一方面是一位如自己一般權臣的慘澹下場,司馬昭無論如何都會仔細掂量。
對于姜維這位悲情主義英雄,來自于后世的糜旸也是十分喜愛的。
正因為喜愛,所以每當史書上讀到這段記載時,糜旸常常會感到無比嘆息。
也許如果諸葛亮在天有靈,在看到他寄予厚望的姜維采取這種策略后,也是如糜旸一般的心情吧。
所以諸葛亮才會寫信給糜旸,主動提醒他這一點。
畢竟糜旸過往的用兵風格,也是善于誘敵深入的。
在其他地方,其他時候誘敵深入都算是一個很好的策略,只是在漢中,在當今的情勢之下,諸葛亮卻不希望糜旸如此。
因為漢中是益州的門戶,當今的情勢又是大漢動蕩不安的時候。
要是糜旸一旦有所疏忽被敵軍有機可乘,那么造成的連鎖反應對大漢來說會是致命的。
看著諸葛亮在信中的諄諄教導,糜旸感到暖心的同時,心中也深深將諸葛亮的囑咐記在心中。
糜旸可不是馬謖,喜歡違背諸葛亮的提醒,來體現自己的能耐。
況且就算沒有諸葛亮的提醒,知道歷史教訓的糜旸,在防備漢中一事上也不會想著去冒險。
在看完諸葛亮的來信后,糜旸將諸葛亮的信件收入懷中。
在信中諸葛亮除去提醒糜旸之外,還同意了糜旸分兵南下的舉動。
只要兵馬不分太多,那么對漢中的防務影響是不大的,況且現在的益州的確需要援軍。
想到此,糜旸心中很快得出一個數量五千。
五千可能聽起來不算多,但糜旸準備派往南下的五千梁軍,可都是訓練有素的正兵。
這樣的大軍說以一敵百過于夸張,但面對武器不精良,甲胃不齊全的南中蠻兵,正面對決的話一個打幾個還是沒問題的。
況且南中即使發生動亂,以南中的經濟底子,想來叛軍最多也不會超過兩萬。
在這樣的情況下,五千梁州援軍已然不算少。
決定好派遣南下的大軍數量后,糜旸馬上讓法邈寫好一道軍令。
在這道軍令中,糜旸任命鄧艾為那五千南下梁軍的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