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曹丕臉上還帶著笑意,但在聽到曹真此番歸來,是請他允許自己南征之后,曹丕臉上的笑意瞬間消失不見。
南征意味著要與糜旸對戰,曹丕現在一聽到這兩個字,心里就覺得堵得慌。
所以曹丕下意識地開口言道“南征茲事體大,還需從長計議。”
盡管曹丕沒有直接否決曹真的提議,但從他的語氣很明顯地可以看出,他并不想曹真貿然南征。
對于曹丕的這層態度,曹真早有預料。
否則他也不會打算親自回洛陽來勸曹丕。
在曹丕婉拒曹真的建議后,曹真并沒有氣餒,他直接從坐席上起身,來到曹丕的身前對著他鄭重一拜道
“敵有內亂,是大魏的大好良機。
漢中地勢險峻,若不趁敵有內亂的攻取,那一旦等劉備平定內亂,那么以糜旸的才智,漢中就再也不是可以圖謀的了。
今關中秋收已畢,兵精糧足,正是我軍大展神威的時刻,還望陛下不要放棄這個天賜良機。”
在曹真剛才的訴說中,曹丕已然知道曹真的所有具體方略。
曹丕雖對軍略不擅長,但他基本的判斷還是有的。
從曹真講述的方略來看,他的方略的確有可能的成功性。
可是曹真要攻打的不是張飛、不是劉備,而是糜旸。
以往魏軍每次攻打糜旸之前,哪次做得方略聽起來不好,可結果呢
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目前曹魏朝野上下之所以有“畏糜如風”的態度,這還不是曹丕這個君主帶起來的嗎
所以在內心對糜旸的忌憚之下,曹丕再次否決了曹真的提案。
“糜賊善戰,不可小覷。”
相比于第一次的婉拒,曹丕這一次的拒絕顯得更加直白。
再次否決曹真的提案之后,曹丕語重心長地對曹真言道
“以守代攻,才是大魏對付劉賊的最佳方略。”
聽到曹丕如此說,曹真微微抬起頭,對著曹丕言道
“自陛下繼位以來,對臣可謂恩寵至極,一年三遷,遂為大將軍,此等恩寵古今少見。
臣心中對陛下的恩德,銘感于五內。
只是君主若有煩憂,臣下卻不能為君主解決,那么臣下就應該以死謝罪。
臣之所以想南征,并非是想為自己建功立業,為的只是想為大魏,想為陛下除去心頭之憂呀”
“臣不想,臣不想陛下”
在說這番話的時候,曹真的聲音已然帶著抽泣。
他用一雙淚眼看向曹丕,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而在看到曹真的眼神后,曹丕的眼神開始變得躲閃了起來。
有些事沒辦法講的太明白,但卻可以通過隱晦的方式說明。
曹真在說煩憂二字時,著重加重了語氣,為的便是在暗示曹丕一件事。
自從五石散在洛陽流傳起來后,很快的一句關于五石散的宣傳語也在洛陽大街小巷中流傳著。
“何以解憂,唯有五石。”
曹丕自然是知道這句宣傳語的,所以他聽得懂曹真話中的隱喻。
曹真希望他能為曹丕除去心頭之憂,這樣曹丕就可以不用再服用五石散這種禍福不知的藥物了。
這是曹真心中最真誠的訴求,而正是這真誠無比的訴求,擊中了曹丕內心最柔軟的那處地方。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