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他怎么就成了這樣子了呢
曾幾何時,他內心中也是有著驕傲的。
論文,他雖然比不上曹植,但也算當世翹楚的幾位文學大家之一。
論武,他六歲能射,八歲能御,還自幼跟隨名師學習擊劍之術。
可以說從小到大,他哪一方面都不敢說是絕頂,但哪一方面也都不是一事無成。
可是現在成為一國之君的他,卻怎么開始只想著沉溺歡樂了呢
在他剛剛繼承先帝的位子時,他也是躊躇滿志,想著干出一番大事業的
想到此,曹丕心中的不甘情緒愈發濃厚。
而曹真見曹丕的神色有所松動,他接下來便做了一個舉動。
曹真在曹丕眼神的注視下,突然用力撕扯開上衣,露出了他那布滿刀疤的上身。
在看到曹真上身的多處刀疤之后,曹丕的眼神中流露出巨大的震驚之色。
那每一處刀疤都清晰可見,由此可見,當初曹真受的傷有多重。
而曹真身上的每處刀疤,都是他為大魏浴血奮戰得到的。
想到此,曹丕心中對曹真感到十分疼惜。
以往他只是坐在大殿之中看著曹真那亮眼的戰報,可是他卻從未想過在前線奮戰的曹真,是用怎樣的代價來獲得那亮眼的戰報的。
曹真以手指著身上的刀疤對著曹丕繼續說道
“臣知道,以往我軍數次大敗,對陛下造成了很大影響。
正因為臣知道,所以當初河西大亂時,臣才不顧勸阻,執意要主動出擊。
臣并非是貪功冒進之人,臣只是想取得一場大勝獻給陛下,獻給大魏。”
“為陛下浴血奮戰,是臣的榮幸。
因為此,臣無論受多重的傷,都不會有所怨言,因為這是臣心中的志向。
臣不怕死,臣也不怕身上再多添幾道刀疤,但臣卻怕大魏的敵人一日日坐大。”
“糜旸善戰,屢敗我軍,這一點是不錯。
以守代攻,這一點臣亦并非不贊同。
可糜旸雖善戰,但他不是神人。以守代攻,也不是虛度時日,坐視良機失去。
我軍若不趁此良機主動出擊,敵人將一日日坐大,這是不爭的事實。
我大魏國力遠勝敵軍,大魏可以敗一次,兩次,但敵人不可以。
只要當良機到來時,我軍能夠抓住時機取得一場大勝,那么就有可能對敵軍造成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南征之事,臣不敢說一定能夠獲勝。
只是相比于南征之事的勝敗,臣更加在意的是,當今大魏朝野上下的畏敵之風。
若大魏失去了昂揚進取,不畏強敵的風氣,那縱算大魏擁有再多的土地,人口又有何用”
“當年先帝創基時勢力是何等弱小,什么樣的大敗又沒經歷過。
但先帝最終卻能掃蕩群雄,開創大魏,這除去先帝英明神武之外,亦因為先帝一直有一顆不畏強敵的內心呀”
這是曹真的最后一句諫言,而在說完這句諫言后,曹真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身體深深伏低在地面。
他在以哀求的姿態,希望曹丕能明白他所說的這些道理。
天子是王朝的象征,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王朝的整個風氣。
近來曹魏之所以會流傳起畏蜀風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在曹丕自身上。
而在曹真看來,大魏慘敗幾次算不上危急根本的事,畢竟重要的戰略要地大魏并未失去。
曹真真正擔憂的是,那種畏蜀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