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州中一個區區名不見經傳的校尉就有這番見識,那糜旸麾下的那些有聲名流傳的其他人才呢
而似鄧艾這樣的人,在糜旸的麾下又能排到第幾名呢
梁州真是人才濟濟呀
因為當世消息傳遞十分閉塞,故而帳內的許多人都對梁州不是很了解。
由于鄧艾往日中沒有事跡流傳,加上他身有殘疾,故而許多人都會在心中天然的輕視他。
而就是這一種輕視,在這一刻卻都加深著他們對糜旸的敬畏。
世事往往就是這樣,主君功勛卓著會讓臣下都與有榮焉。
同樣的臣下若立下功績,那么也會在無形之間大大加強主君的威望。
只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們以為鄧艾是糜旸從眾多人才中隨意挑出的一個,但實際上鄧艾卻是糜旸手中的一張王牌
相比于他人的驚訝與贊賞,傅僉、石包等人臉上則是自然地流露出自豪感。
而在眾人對鄧艾重新審視之后,他們才進一步意識到了諸葛亮剛才并非是杞人憂天,而是料敵先知
當意識到這一點后,剛剛還出言勸阻諸葛亮的李恢立馬對著諸葛亮一拜,口中慚愧地言道
“臣不識丞相遠見,險誤國家大事,還望明公降罪。”
對于李恢的請罪,諸葛亮笑著安撫了他幾句,然后便讓他坐下來。
諸葛亮不是個剛愎自用的人,故而哪怕他心中已有定策,但還是會下意識詢問他人的看法,他為的是博采眾長。
既然如此,他怎么會因為李恢有不同看法,就對他降罪呢
在讓李恢坐下之后,諸葛亮看向了鄧艾。
這時鄧艾也已經轉身看向了諸葛亮,鄧艾在看到諸葛亮朝著自己看來后,以為諸葛亮會出言贊賞他幾句。
畢竟剛剛滿帳俊杰,只有自己一人懂得他的心思。
但讓鄧艾沒想到的是,諸葛亮只是澹澹看了他幾眼,便也讓他回到原位上坐下。
從始至終,諸葛亮都沒對他說出一句贊賞的話語。
這一點出乎了鄧艾的預料,但對他如此的是諸葛亮。
哪怕糜旸在此,也得老老實實地奉茶侍奉諸葛亮,更何況他。
于是就算心中有著不解,鄧艾最后還是臉露恭敬地回到自己的坐席上坐下。
而諸葛亮這番像是特意忽視鄧艾的表現,也引起了帳內眾人的百般猜測。
帳內唯有楊儀等寥寥幾人,隱約猜出了諸葛亮的意圖。
在鄧艾坐下后,既然眾人都已然理解自己決意領軍進駐僰道的打算,諸葛亮便開始布置起大軍開拔的相應任務起來。
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統帥,單單有非凡的韜略是不成的,還要有出色的組織調派能力。
而這種能力,往往是需要豐富的經驗作為基礎的。
此番南征乃是諸葛亮第一次獨立領軍作戰,所以豐富的經驗諸葛亮必然是不具備的。
不過世間有種生物叫做天才。
天才,都不可按常理看待。
而諸葛亮,便是這世間難得的軍事天才。
只見隨著諸葛亮一道道令旗的發出,帳內的每位大將都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