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定與孟獲俱是南中境內赫赫有名的豪帥。
在二人之中,高定乃是越嶲郡中彝人的一部首領,故南中境內的人通常都會稱呼高定為蠻王。
由于高定并非是漢族,故而在南中諸郡的諸多豪帥之中,高定是對劉備最不臣服的那一人。
建安二十二年時,高定便曾率大量夷軍攻打新道縣,那一次他是被李嚴越郡打敗從而退走。
由此可見,高定早就有率軍進犯益州北郡之心。
當然從這點也可以看出,高定本身實力之強橫,如果實力不強橫的話,高定當年也不會有自信單獨率軍攻打新道縣。
哪怕當年一戰高定折損了不少兵馬,但在這次南中三郡皆叛的情況下,三郡叛軍中還是以高定的實力最強。
至于孟獲,他在南中一帶的威名絲毫不比高定低。
在以往劉備收到的上奏中,地方官員在講到南中局勢時,時常亦會對孟獲冠以“蠻王”一詞。
其實這點是不太準確的,因為追本朔源,孟獲與高定不同,他乃是漢人。
孟獲出身益州郡孟氏,而益州郡孟氏乃是數百年前朱提孟氏的一支分支。
當年因為戰亂,朱提孟氏分出一支族人南下益州郡定居,從而形成了益州郡孟氏。
從這一點來說,孟獲的出身與雍闿是頗為相似的。
畢竟朱提孟氏也是益州的大姓之一。
但孟獲之所以會被南中人稱為“蠻王”,乃是孟獲的先祖采取了與雍闿先祖不一樣的發展方式。
在帶領族人來到益州郡定居后,孟獲先祖便借著他們帶來的先進生產力,取得了當地彝族民眾的信任。
隨著數百年的特意融合與相處之下,益州郡孟氏在當地彝人中有著十分高的威信。
后來孟獲先祖為了加強自身家族的實力,便漸漸對外宣稱自己乃是益州彝人的首領,并且他帶領族人也在不斷學習當地彝人的風俗。
由于孟氏先祖在當地彝人中的威信,那種宣稱一開始可以看做流言,但在當地彝人默認的情況下,時至今日,孟獲已然是益州郡彝人中名副其實的首領。
而按照春秋的觀點“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而進于中國則中國之”。
孟獲先祖的舉動,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是在主動放棄他的中國人身份。
時人稱呼孟獲為蠻王,算不上錯。
正因為孟獲這種既為漢人又為彝人的特殊身份,故而自孟獲成為孟氏一族的族長之后,他在南中一地可以做到左右逢源,導致他的名聲越來越大。
這次之所以不是雍闿領兵北上協助高定,也是因為孟獲的這層身份。
雍闿與高定是政治盟友不錯,但雍闿是華夏人,高定是彝族人,他們之間天然存在著矛盾。
現在他們會聯合在一起,只是因為曹魏拋出的巨大利益而已。
可他們之間的矛盾并沒有得到真正解決,所以無論是高定還是雍闿,他們都是不太想見到彼此的。
孟獲在高定面前可就沒這層隱憂了。
并且高定在看到是“同族人”孟獲領兵前來協助他后,他感到十分開心。
可不管高定之前如何開心,在得知諸葛亮領兵進駐僰道的軍情后,現在他整張粗狂的臉,都快擠成一塊麻花了。
這是愁的。
愁悶之下,高定下意識看向坐在一旁的孟獲,然后用彝語問道“孟王,接下來我們該怎么辦”
當世是有通用的官話的,并且有個很響亮的名稱正音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