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燮年事已高,多年前就已經基本上不見外人,這件事孫權是知道的,以往孫權派來的使者也大多與他交接。
他想不通為何孫桓這次會點名要見士燮。
士徽本想回絕孫桓,但他又接著想到孫桓有此請求很可能是孫權授意的,在這番顧慮之下士徽便轉念答道“中郎將稍等。”
說完這句話后,士徽便離開前去尋找士燮了。
當士徽離開之后,虞翻來到孫桓的身旁對他囑咐道“中郎將不會忘記太尉的叮囑吧。”
聽到虞翻的提醒,孫桓慎重的點點頭。
就算虞翻不提醒,孫桓自己也對此次的出使十分看重。
當年永安會盟之后,孫桓便被劉備放回了江東。
回到江東之后,哪怕因為他的身份,明面上沒有人對他有所指摘,但背地里大家說了些什么,他又不是不知道。
“吊樓將軍”的恥辱又豈是尊貴的身份,就可以輕易洗涮的
不過孫桓并沒有因為此自暴自棄,反而想著要有朝一日憑借自身的能力來洗刷恥辱。
幸虧的是孫權并沒有遺忘了他的“宗室顏淵”。
這也正常,任何人都可能離棄孫桓,唯有孫權不可能,因為他們是宗親。
出于各種考量,孫權決定讓孫桓出使交州,以完成曹魏使者的囑托。
而在得到孫權交代的使命后,孫桓更是十分珍惜這次機會。
只要慢慢立功,總有洗刷恥辱的那一日。
之所以虞翻會被孫權委任為孫桓的副使,除去虞翻的嘴皮子適合當使者之外。
還因為自公安一戰后,自覺同為孫策舊臣的虞翻與孫桓二人,便不自覺地越走越近
在虞翻提醒孫桓之后沒有多久,一陣沉重的腳步聲就從兩人的身后傳來。
聽到這沉重的腳步聲之后,孫桓與虞翻便當即轉身朝著身后看去。
很快的,一位白發蒼蒼,滿臉皺紋的老者的身影便映入他們的眼簾之中。
這位老者想來便是威震交州半個世紀有余的士燮了。
士燮句僂著身軀,由于年事已高,哪怕在士徽的攙扶之下,他整個人前進的步伐也十分緩慢。
但就是如此緩慢的行進速度,卻讓孫桓與虞翻這二人都不敢出言催促半句。
相反的是,幾乎就在他們看到士燮的第一時間,孫桓與虞翻便立馬彎下身軀,對著士燮行了大禮。
士燮好似沒看見孫桓與虞翻對他行禮的動作一般,他自顧自地走著,他的眼神渾濁且沒有焦點,就像一位瀕死的老人一般。
隨著時間慢慢的推移,士燮終于越過孫桓與虞翻的身前,來到堂內的主座上緩緩坐下。
在他坐下之后,老眼昏花的士燮好似才察覺到虞翻與孫桓在向他行禮,他的口中發出一陣口齒不清的聲音。
之所以會口齒不清,那是因為現在的士燮,口中的牙齒真的沒剩幾個了。
今年的他,已然85歲高齡
將近九十的年紀,放在這嶂疫橫行的嶺南而言,不能說少有,只能說是離奇。
只不過就算士燮口齒不清,但孫桓與虞翻在仔細辨認之下,還是勉強聽清了士燮的話語。
原來是無須多禮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