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鄧艾不久前已經領軍平定黃元之亂了。
黃元賊子當場被我軍斬殺,頭顱已經送往成都。”
當聽到這個喜訊后,諸葛亮的臉上也流露出喜色他果然沒看錯人。
楊儀快步走到諸葛亮身前,將一封還未開封的戰報遞至諸葛亮身前。
雖然楊儀并未看過戰報中的內容,但他剛剛已經從鄧艾派來的信使口中得知了一切。
諸葛亮快速接過楊儀手中的戰報將其展開。
可是當諸葛亮展開手中的戰報后,他卻發現他戰報內有著兩封文書。
這反常的一幕,瞬間讓諸葛亮警覺起來。
諸葛亮先是不動聲色地讓楊儀退下,然后他便坐在主座上分別看起鄧艾送來的兩封文書。
當中一封文書便是鄧艾討平黃元之亂的戰報,諸葛亮不過一會就已然看完。
可是當諸葛亮拿起另一封文書之后,他卻發現這其實是一封信箋。
諸葛亮隨即展開這封信箋看了起來。
當看完信箋中的內容之后,諸葛亮不由得發出了一聲嘆息。
這封信箋正是石包從黃元身上搜出的,那封言明孫權將會資助南中叛亂的信。
早在南下之時,諸葛亮便隱隱猜出南中之亂,背后有著曹魏的影子。
但令他沒想到的是,孫權竟然也是南中諸逆背后的倚仗之一。
這孫權真是狼子野心呀
可是相比于孫權的狼子野心,諸葛亮更擔憂的是這件事背后所帶來的深層聯系。
這封信箋中只是提及孫權會出手協助南中叛軍,從表面上看這好似是孫權與南中叛軍之間的事。
但諸葛亮卻察覺到,孫權有這樣的舉動很可能是有著曹魏方面的授意的。
不然孫權是狼子野心不錯,但他也善于蟄伏。
若沒有曹魏方面的勾連,單單就自己一方的話,以孫權的性格是不會貿然插手南中的。
況且在曹魏與南中暗通款曲的同時,孫權恰恰也插了這一手,諸葛亮不信世上會有這么巧合的事。
由于戰略眼光的不同,諸葛亮從這封信中得到的潛藏信息更多。
可就是得到那些潛藏信息之后,諸葛亮的眉頭深深的擰了起來。
他的這副神態很少在他的臉上出現過,哪怕是當初得知曹魏有大舉進攻漢中的跡象時。
諸葛亮之所以會有這副表現,不是擔心孫權給南中的助力太大,更不是沒有信心面對當下似乎變得越來越棘手的南中局勢。
他擔心的是,天下間的局勢,似乎已經在朝著他最不愿看到的方面轉變。
那個局勢便是舉世皆敵。
這才是讓諸葛亮這個臥龍,都會感到十分擔憂的事。
世人可能會認為現在大漢的局勢,已經達到他當初隆中對中設想的那般高度,但諸葛亮卻知道,現在的大漢是形似神不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