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士燮這番承諾的士徽,又會懼怕誰呢
不過士徽雖然倨傲,但他也不是魯莽之人,他現在并沒有與孫權完全撕破臉皮的打算。
在召見士卒隱隱將虞翻與孫桓二人包圍起來后,士徽并未如虞翻所猜想的那般,令手下士卒對自己拔刀相向。
處于包圍圈之外的士徽只是澹澹看了虞翻一眼,而后語露威脅地說道“建業與且蘭萬里之遙,若事事奏報至尊,豈不耽誤至尊大事,還望虞君理解徽的苦心。”
說完這句話后,士徽讓身前的士卒上前幾步,將對虞翻與孫桓的包圍圈又縮小了一些。
面對著數位彪悍士卒的逼近,虞翻一下子冷靜了下來。
士徽方才那句話其實想說的是天高建業遠,你二人的安危不在孫權,而在于我。
什么叫驕橫,這便是。
可是面對士徽的驕橫,虞翻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他這次與孫桓一同南下是有攜帶兵馬的,不過孫權為了不引起荊州張飛的注意,只讓虞翻與孫桓領著千余吳軍南下。
而目前且蘭城外,交州兵的數量足有上萬,遠遠在吳軍之上。
這要是士徽對他有什么不軌的企圖,那幾乎是輕而易舉的事。
至于士徽是否會在事后忌憚孫權的怒火,虞翻對這點并無信心。
南中瘴氣橫生,水土不服從而橫死,不是很合乎情理的事嗎
在意識到這一點后,虞翻身后按住了孫桓意欲拔刀的手。
止住孫桓想反抗的舉動之后,虞翻不得不對士徽一拜,口中違心地說道“將軍所言有理。”
虞翻的這句話代表著,他在生死的威脅之下,同意了士徽的“權宜之計”。
而在虞翻低頭之后,士徽的臉上浮現了笑容。
盛名之下,虞翻總歸不是個傻子。
見虞翻已然服軟,士徽滿意地揮揮手,讓包圍虞翻二人的士卒退下。
等周身的包圍解除之后,虞翻便拉著孫桓快速的離開了士徽的大帳之中。
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
看著虞翻與孫桓離去的背影,士徽一旁的親信不禁提醒道“將軍”
這聲疑問,是親信對士徽的提醒。
不過面對這聲提醒,士徽并未有所反應。
現在還不是對虞翻與孫桓動手的時候。
凡事先慮敗再慮勝,萬一他這場仗打輸了,士燮那里他自是不用擔心,孫權那里嘛,由虞翻與孫桓在,他也不用太過擔心。
士徽只是對著親信吩咐道“派人監視虞翻與孫桓的一舉一動,務必不要讓他二人,有任何書信流出。”
親信對著士徽點頭領命,而后便帶領著一眾士卒退出了士徽的大帳之外。
等旁人都離開之后,士徽便回到自己的坐席上,拿起書桉上的一冊竹簡看了起來。
這冊竹簡的內容乃是從史記中節選出的內容,而這內容講的正是一個人的事跡。
那人叫做趙佗,西漢初年的“南越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