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邈作為糜旸的心腹,身為陽平關的副將一直在監視著他。
在這種情況下,吳懿如何大開陽平關城門
法邈難道是死人嗎
楊阜提出的建議,根本就不現實。
曹洪知道楊阜是因為曹仁之死,不想讓魏軍冒任何風險就拿下陽平關,可這怎么可能。
古往今來,就沒有完全不擔風險的戰事,怕擔風險,還打什么仗
作為一名成熟的戰將,曹洪不缺乏冒險的風格,只要將來得到的收益能與風險成正比即可。
因為心中想法的不同,曹洪與楊阜針鋒相對,再加上兩人之間早就互相不喜,于是乎兩人便在爭吵一番后,結束了這場會面。
其實當下魏軍有的內部矛盾,漢軍中也存在著。
陽平關的主將吳懿與副將法邈,一開始也是不合的。
可是與魏軍不同的,在面臨大事之際,吳懿與法邈愿意拋棄前嫌,開誠布公,以求同存異的態度達成一致。
可曹洪與楊阜二人卻做不到這一點。
不過這也不怪曹洪與楊阜,實在是魏漢兩國的政治環境不同。
曹丕的政治手腕與曹操一脈相承,他巴不得下方的大臣不合,互相制衡呢。
在楊阜氣的離開曹洪的大帳后,曹洪便沒有因為與楊阜的爭吵,而打算放棄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在思索一番后,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他當下又寫了一封信給任祥,讓他快速回到陽平關將這封信交到吳懿手中。
只要吳懿能按照他信上所說的做,那么他曹洪就愿相信吳懿的誠意。
看來曹洪是打算繞開楊阜,直接促成這次招降吳懿的大事了。
在曹洪在布置一切的時候,楊阜回到大帳中也并沒有閑著。
面對吳懿的投誠,在楊阜看來,他也是相信的成分居多。
不然他不會對曹洪提出那般建議。
但出于內心中的謹慎,楊阜還是不希望曹洪孟浪行事。
楊阜并不知道曹洪已然打算繞開他,來直接促成與吳懿的交易。
楊阜覺得這件事,他應當上報給曹真。
想到此,楊阜不再遲疑。
不久之后,楊阜很快就寫好一封信,讓親信快速沿山道送往曹真的所在。
由于陽平關未打通,曹魏中路軍與東路軍的溝通并不順暢。
兩支大軍之間的聯系,需要通過連綿的山道來完成,而這就導致了楊阜的信,不一定能及時送到曹真的手中。
享受分兵帶來的好處的同時,分兵存在的客觀不利,那魏軍自然也當要好好承受。
曹真的大軍,現正在何處呢
曹真的大軍,剛剛走出駱谷道。
曹真的大軍遇上了與歷史上一樣的麻煩。
七月初的時候,曹真的五萬大軍開始分兵兩路,開始朝著漢中腹地進發。
可漢中一地到八月,便宣告著雨季的到來。
盡管曹真未遇上歷史上那難得的連綿一整個月的大雨,但雨季的突然到來,還是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曹真大軍的行進速度。
得幸虧曹真出發的早,若是曹真的大軍等到八月再出發,恐怕他的大軍單單走出駱谷道就要多耗費上很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