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曹真對劉曄的了解,他知道劉曄不會無端說這句話,所以他便問劉曄道
“侍中有何教我”
曹真的態度,頗為禮賢下士。
曹真的態度讓劉曄恍忽中想起了一個人,那個人便是一手創立曹魏基業的魏武帝曹操。
當年曹操對他也是這般禮賢下士,不恥下問,可在那謙恭的態度之后,曹操又有幾次采納了他的建言呢
回想起往事的劉曄情緒有些低沉,但他還是很快就回答曹真道
“軍情二字,向來關乎大軍死生大事。
因軍情之重要性,古往今來凡為名將者,沒有不對這一點慎之又慎的。
但又因軍情之重要性,數百年來,多有善戰者利用這一點大敗敵軍的。
費耀大軍至今未出斜谷,按他奏報中所說,乃是天氣因素,可難道漢中的秋雨只在斜谷嗎
駱谷道相比于斜谷道更加難行,可大將軍卻能在秋雨的阻擋之下,如期走出駱谷,這在于大將軍身先士卒,不避艱難。
想來費耀無大將軍這番作為,否則彼之大軍不至于到今日尚未走出斜谷。
費耀乃大將軍嫡系將領,尚會在奏報中有不盡不實,更何況糜旸乎
糜旸現今在興勢城中,乃是我軍探子從漢軍方面探來的,可這難道就一定會是真的嗎
糜旸之才不下于古之名將,他是有可能故意釋放出假消息,來迷惑我軍的。”
聽到劉曄的分析之后,曹真認同的點點頭。
們心自問,若他是糜旸,他也的確有可能會故意釋放出一些假消息,來迷惑敵人的行動。
可糜旸為何要這么做呢
曹真很快將心中的疑惑宣之于口。
面對曹真的詢問,劉曄看著腳下那廣袤的平原言道
“梁州兵少,糜旸需防備之處又甚多。
駱谷口與斜谷口又非險要之地,故而糜旸未曾在這兩道谷口布下重兵阻擋我軍。
可這并非代表糜旸會對我軍的到來無動于衷。
漢中諸城中,唯興勢與南鄭城防最堅,又因興勢之地理,糜旸在興勢布下重兵,曄并不奇怪。
在興勢有重兵的情況下,糜旸若再釋放出他身在興勢的消息,無論我朝何人引軍,都必會率重兵圍困興勢。
可恰恰是如此,或許正中糜旸之計也。
以一人之聲望,牽扯數萬我軍精兵于城下,我軍乃客軍,客軍遠道而來,最忌久攻不利。
兩軍交戰,戰的其實是人心二字。”
聽完劉曄的分析之后,曹真有恍然大悟之感。
糜旸會怕曹魏大軍團團圍困興勢嗎
短時間內當然是不怕的。
攻下一座堅城哪有那么容易。
可正如劉曄所說,在未取得一些勝利的情況下,魏軍是最好不要打持久的攻城戰的。
想當年魏武帝遠征河北之時,軍力不可謂不強盛,可因為遲遲攻不下鄴城,也不可避免的引起了軍中的人心不穩。
以魏武之聲威尚且如此,何況現今的曹真呢
見劉曄分析的有道理,曹真便繼續問劉曄道“君可有計略破之”
曹真這一刻的語氣少了不少客套,多了許多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