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重要的是,當世還有個重要的觀念,那便是存亡斷續。
也就是說哪怕最后大漢能擊敗曹魏重新奪回天下,那么按照存亡斷續的觀念,漢家天子也要為曹氏宗親留下一絲血脈承繼香火。
但糜旸的誓言很明顯違背了這個當世人心中默認的潛規則,這無疑是一種對當世人價值觀的挑戰,將來更會令糜旸受到不少士林的清議。
哪怕在后世中,也肯定會有一些學者懷抱著圣人心態,對糜旸的行為進行抨擊。
但糜旸不在乎。
八尺男兒立于當世,必須要有心中的是非觀,若因為忌憚些許輿論抨擊而枉顧內心中的是非觀,這樣的懦夫行為,糜旸不屑為之。
有本事的話曹魏可以將他擊殺,否則一旦來日讓他成事,曹魏宗親勢必會為他們過往所作的惡事,付出應得的代價。
存亡斷續不是不可以,但這應該只屬于人類之間的溫情,那些衣冠禽獸憑什么享受這種政治特權
法邈等人從糜旸的誓言中,看出了糜旸的內心有多堅決,于是他們倒是也沒勸阻糜旸。
誓言都已經發出了,還怎么勸阻
他們身為糜旸的心腹,當糜旸發出這般的誓言后,他們能做的也只有與糜旸一同為他心中的目標共同努力了。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當他們成為糜旸政治派系中的一員之后,這便是他們與糜旸之間關系最好的寫照。
當然糜旸的誓言還有著一個問題,那便是哪怕將來大漢能擊敗曹魏重奪山河,那么關于曹魏宗親的處置問題,好像也不是他這個臣子可以決斷的事。
這在之前可能是個問題,但在不久前劉備的一道諭旨到來之后,這個問題便不足以讓人困擾。
那道諭旨正是劉備表拜糜旸為行大將軍的詔令。
當這道詔令送到陽平關之后,最興奮的卻是糜旸的一眾部下。
哪怕現在只是行大將軍,但劉備的用意又豈能瞞得住法邈這些俊杰呢
只要糜旸能打贏這場仗,那么他就會成為今漢的第二任大將軍。
這可是大將軍呀
何為攀龍附鳳,光宗耀祖,這不就是嗎
法邈等糜旸嫡系部下,覺得他們的未來越來越有奔頭了。
而不止法邈等人有這種想法,當劉備的詔令傳遍整個梁州之后,與他們有一樣想法的人,肯定不在少數。
一個左將軍的位分,不足以為糜旸的誓言增加可信性,但大將軍的位分,那是完全足夠的。
畢竟世人都知道,劉備年事已高,還能繼續執掌大漢幾年
一旦來日幼主臨朝,大將軍身份所代表的政治意義,那可是足夠令人振奮不已的。
哪怕將來劉備會任命張飛為大司馬牽制糜旸,再加上諸葛亮的存在,糜旸也沒辦法完全發揮大將軍的權力。
但糜旸有個巨大的優勢,是張飛與諸葛亮所不能比擬的他今年才二十余歲。
這一點優勢,還不足夠嗎
很多事,無須點破。
只是誓言歸誓言,當下漢中戰局的惡化,并不僅僅體現在成固一城上。
盡管魏軍屠城的方式令人深惡痛絕,但不得不說屠城的方式是有效果的。
曹真并不僅僅是為了發泄內心的憤怒,才做出屠城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