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曹真發這么大火的,是近來在漢中發生的一件事。
當初在魏軍進入漢中后,便發現有許多百姓因感念糜旸之前施展均田制的恩惠,紛紛在魏軍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向漢軍輸送糧草。
曹真探知此事后大怒,派出兵馬大肆捕殺那些百姓,又設立了“連坐”的嚴酷法令,希望以此杜絕漢中百姓的這種行為。
曹真本以為在他高壓的手段之下,漢中的百姓會因為畏懼死亡,而不敢再向漢軍輸送糧草。
中原的百姓,不就是被曹魏的類似手段,馴服的無比溫順嗎
但令曹真萬萬沒想到的是,哪怕在他如此嚴酷高壓的手段之下,還是有著不少百姓甘愿冒禁送糧給漢軍。
這一點無疑是在挑戰他的權威,讓他如何能忍
憤怒的同時,曹真的心中還有著深深的不解他們為什么這么傻
當年當陽之戰時如此,今日漢中之戰時亦是如此,“漢”這一字,真有這么大的魔力嗎
曹真不知道的是,當年荊州百姓愿意隨劉備南渡,是在于劉備與諸葛亮的德政讓他們感恩戴德。
同樣的是,糜旸的均田制與三長制,在漢中的百姓心中,也被視為他們一生中最為難遇的德政。
當世百姓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多人都可以稱之為愚昧,但他們同時也是最淳樸的,這一點及至到后世的千年間,都未曾變過。
公道自在人心,有人真心對他們好,那他們也會以最真摯的方式,對這種好做出回應。
“漢”一字是死的,并不具備多大的魔力,真正有魔力的在于那些真心為百姓著想的,漢之代言人們。
或許信奉強權的曹真不需要懂這些,但很明顯這種事觸犯了他那敏感的神經。
得人心者,得天下
一想到這點,曹真心中的憤滿就在不斷累積著。
天下應該是大魏的
“殺,殺,殺
既然他們要送死,那就全部殺光”
曹真的咆孝聲不斷響徹在他的大帳內。
看著咆孝的曹真,劉曄眼神中的不忍一閃而逝,一些諫言也被他深深壓在了心底。
在曹真的咆孝聲停下之后,劉曄帶著曹真最新的命令走出了大帳外。
在走出大帳外后,帳外刺眼的陽光,再加上心中對于百姓的不忍,讓劉曄一時間迷亂了神緒,這一刻他好似記起了自己的祖宗是誰。
想當年太祖皇帝以“約法三章”的方式收盡關中民心,從而奠定了大漢的統治基礎。
但沒想到數百年的今日,身為太祖子孫的他,卻會成為手上沾滿民眾鮮血的人。
這是何等的諷刺。
可時勢如此,能怪他嗎
順天應時,他沒有錯,錯的是想要逆天改命的糜旸那些人。
想起糜旸,劉曄恍忽的神緒正快速回歸。
漢白鹿,呵。
接下來我倒要看看,你該如何逆天改命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