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一旦經歷過,也就沒那么可怕了。
很多人會以為大漢的基石,是諸葛亮,是糜旸,是一眾名冠天下的賢相良將,但不完全是。
大漢的基石之一,正是以這兩千漢軍為代表的,跟隨劉備的完全忠于劉備的百戰精兵。
為何歷史上季漢丟失荊州后,包括諸葛亮在內的許多人都建議劉備應該先討伐曹丕,難道當時丟失荊州的季漢,還有那個能力嗎
自然是有的,因為哪怕丟失了荊州,但劉備起兵的基本盤,數萬百戰精兵尚在。
而夷陵一戰對季漢造成的最大傷害在于,那一戰這數萬百戰精兵近乎全軍覆沒,直接將支撐季漢統治的根基之一破碎。
所以后世才有學者發言,夷陵一戰后,季漢基本上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可能。
可惜的是,后世人的大多惋惜夷陵一戰中喪生的諸多新生代將領,卻忘記了那最讓諸葛亮痛惜的數萬精兵。
但今世由于糜旸的存在,夷陵之戰并未發生,這就代表著那數萬百戰精銳尚存,這就給了季漢無限的可能。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這里面的人指的不單單是廣義上的百姓,而是精銳的有生力量。
看著兩千漢軍未有一人離去,劉封的身體中迸發出無盡的豪氣。
“出發”
當一聲高昂的命令在兩千漢軍的耳邊響起后,兩千漢軍在各自將官的指揮下,紛紛舉起手中的武器,朝著校場外的一個方向踏步而去。
那個方向,有著數萬魏軍。
兩千漢軍人人銜枚,這讓他們能在黑夜的掩護下,近乎悄無聲息得走出劍閣,并朝著魏軍的大營方向而去。
曹洪可不是長驅直入的徐晃,他不可能直接將大營安札在離劍閣極近之處。
劍閣與魏軍大營,有著數里的距離。
這數里的距離在往常,對一支精銳之師來說不難跨越。
可今夜的情景不同。
連日來的大雪,讓地上累積了厚厚的雪堆。
當漢軍腳踩進腳下的雪堆時,他們的腳便瞬間沒入了一半。
這不僅讓漢軍的行軍速度頗為緩慢,還讓他們的身軀承受著寒冷的考驗。
再加上天空中的風雪正在不斷加大著,這更讓兩千漢軍的視線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呼嘯的寒風,甚至都將漢軍手中的旗幟吹破了。
劉封在察覺到這一幕后,一邊不斷在漢軍隊伍中打氣,一邊下令將軍旗全部舍棄。
接下來全軍只要將他當做軍旗,跟著他沖殺就好。
劉封的親身鼓勵是有效果的,尋常士卒可不懂劉封與劉備的關系有多復雜,他們只知道劉封是劉備的兒子。
在這種身份的影響下,劉封身先士卒起到的效果是十分大的。
陛下的兒子尚且如此,他們又有什么理由不效死呢
在劉封的激勵下,兩千漢軍心中都憋著一股氣,這股氣讓他們順利地行軍到魏軍大營外一處高坡上。
劉封在率軍來到高坡后,并沒有馬上下令兩千漢軍發起進攻。
他先獨自登上高坡,居高臨下的審視著魏軍大營內的情景。
為了取暖,財大氣粗的魏軍,在深夜點燃起許多火把,這讓劉封能夠察看到魏軍大營內不少情況。
在劉封的觀察之下,他發現魏軍大營許多還處于未建好的狀態中,而許多魏軍為了抱團取暖,基本都雜亂無章的聚集成一堆。
甚至若他沒看錯的話,聚集在一堆的魏軍,還在飲酒高談
在察覺到這一幕后,劉封心中不由得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