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得到糜旸舉薦的人選,那自然是有著過人之處。
劉備溫聲問糜旸道“卿舉薦何人”
在劉備的詢問下,糜旸朗聲答道“驃騎將軍,馬侯。”
糜旸的回答鏗鏘有力,足以讓堂內的眾人都聽到他的回答。
可當他的回答為眾人所知后,眾人如劉封一般,臉色齊齊一變。
就連劉備的眉頭也緩緩皺了起來。
馬超
而劉封在聽到糜旸竟然舉薦馬超與自己競爭后,劉封的心中有著怒氣涌現。
就那無君無父的小人,他也配嗎
自劉備到達梁州后,他帶來的眾臣,也都知道了馬超在陰平守城戰的英勇表現。
但在梁州諸臣中,魏延,丁奉、張嶷、乃至于法邈等不上戰場的梁州臣子,一眾漢臣的交口稱贊。
但偏偏對馬超,眾人心中好似默契一般,都對馬超的表現,并未表現出十足的贊嘆。
就好像梁州大戰中,驃騎將軍馬超從未走出過沔陽一般。
倒是劉備還算寬厚,他特地前去探望了一番馬超的傷勢,并且還留下了自己的御醫,讓他好好照料馬超。
但也僅此而已了。
物質條件,明面上的地位,劉備都不會吝嗇給予馬超。
但超出這兩樣范圍之外的東西,那也不是馬超能夠擁有的了。
因為漢代以孝立國,身為大漢天子的他,不可能去違反大漢的立國基礎。
就算不提這一點,對于將情義看著比生命還重的劉備來說,他本人對馬超就是不喜乃至于厭惡的。
劉備的皺眉,眾臣的失色落在糜旸眼中,這讓他心中深深嘆了一口氣。
要是馬超過往的經歷,能有一點可以洗白的,也不至于現在一點都洗不了。
可是馬超在陰平之戰的表現,他都看在眼中,況且他也承諾馬超了,那么糜旸接下來就不會退縮。
就在劉備還未出言否決的時候,大臣中的孟光便率先出來向糜旸言道
“聽聞馬侯受傷不輕,遠征隴右乃勞累之事,馬侯還是留在漢中靜養的好。
而大將軍當下應該籌備北伐大事,實在不適宜將精力放在這件小事上。”
孟光字孝裕,現任符節令,向以直言敢諫聞名朝野。
孟光之所以會被劉備帶在身邊,源于他的出身不平凡。
孟光是洛陽人士,更是出身公族,在關中一帶頗有名聲。
后來他因關中戰亂,這才入了益州。
可盡管孟光多年在益州,但他在關中的名聲并未消失,正因為看重這一點,劉備才會將孟光帶在身上,想著以孟光在關中的聲望,為漢軍多招攬一部分降人。
從孟光的經歷可以看出,他乃是當下大漢政治派系中的東州系人員。
而在劉備一系列潛移默化的操作下,糜旸現在已經漸漸成為東州系的領袖。
故而孟光出言,實際上是在勸阻糜旸。
在場的人都聽得出孟光話語中的含義大將軍,你又何必為馬超發聲呢
這種人,您不是應該離得越遠越好嗎
糜旸自然也聽懂了孟光話語中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