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就算街亭的地勢沒有劍閣那般險要,但已經幫了漢軍大忙。
例如兩側的險峻高山,儼然成為了漢軍在南北的天然屏障。
若沒有這兩處天然屏障,要想靠一萬大軍守住寬闊的街亭道,這幾乎是不大可能的事,特別是在魏軍有騎軍的情況下。
街亭道的險峻高山為漢軍堅守住街亭,了最基本的可能性。
在這種情況下,也沒必要要求太多。
畢竟天下像劍閣那般的天險,又有幾處呢
況且街亭若真是劍閣那般的天險,他想魏軍也不會傻乎乎的率軍來街亭送死。
正因為街亭地勢有可守及可攻之勢,漢魏兩軍才會齊齊注視這個地方。
而在張嶷認同丁奉的發言后,鄧艾又緊接著做出推斷道
“若敵將善戰,他來日必定會率軍左右猛攻,令我軍疲于奔命。”
鄧艾的語氣中有著凝重。
相比于丁奉的推斷,鄧艾的推斷更為深遠,他已經提前一步預料到魏將來日可能采取的戰術。
而在聽完鄧艾的推斷后,丁奉與張嶷的臉色也不由自主地凝重起來。
鄧艾說的是,以點破面的戰術。
敵將若真能想出這種戰術,那對漢軍來說的確是很不利的。
凝重的神色之下,張嶷重重地吐出一口氣,再次贊同道
“然也。”
張嶷的兩聲然也,讓丁奉與鄧艾齊齊將目光看向他。你除了然也,就不會說啥了嗎
而面對兩位同袍的注視,張嶷低頭沉思一番后,立即將目光看向姜維。
張嶷的目光中帶著詢問。
好似在說丁奉與鄧艾都發表自己的看法了,那你呢
張嶷早就醞釀好說第三聲“然也”的準備了。
當張嶷將目光看向姜維之時,丁奉與鄧艾也順著張嶷的目光,將眼睛對向了姜維。
突然之間,一下子被三位同袍注視,這讓姜維有些不知所措。
倒不是姜維心中沒有見解,只是在來街亭的路上,姜母曾多次告誡姜維,說他是一員降將身份敏感,一開始不要太過于表現自己。
姜母的告誡姜維謹記在心,但心中的確有著見解想著不吐不快,這種矛盾的心理讓姜維不知所措起來。
而姜維的不知所措落入三人的眼中,鄧艾先是輕蔑一笑后,轉而朝著山下走去。
張嶷與丁奉的臉上卻隨即浮現理解之色。
以色娛主之輩,哪里又會有什么真才實學呢是他們要求太高了。
而在鄧艾朝著山下走去后,張嶷與丁奉見也問不出姜維什么,便也朝著山下走去。
看著三位同袍接連離去,姜維最后也只能跟在他們的身后朝著山下走去。
只是在朝著山下走去的同時,姜維卻一步三回頭。姜維回頭的目光,一直注視在那綿連的山脈之中。他心中不禁有個疑問
為何大家都只想著守,以攻代守,難道不行嗎
待梁州四小將都走下高山后,劉封的傳令官到來,將他們四人都召到了身前。
劉封看著到來的梁州四小將,他自是知道他們四人剛剛去做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