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潼關內的任何人都知道,這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
出身將門的夏侯霸更是知道,眼下馬超之所以未對潼關發起進攻,主要原因在于他要等著他后續的大部隊到達。
而哪怕城外漢軍尚未對潼關施放過一箭,但隨著時日的發展,潼關內的人心正以一種不可抑制的趨勢持續動蕩著。
畢竟城外漢軍打造攻城器械的聲音累日不絕。
畢竟城門上許褚的尸體尚未被魏軍收入城中。
這兩件事只要有一件事未發生改變,那么城內的軍心,民心,就會一直陷入持續動蕩的境地中。
這個道理,不需要是將才才能懂。
只要駕馬在潼關內稍微走一圈,潼關內那股抑制不住的頹喪氣氛,就會劈頭蓋臉的撲來。
剛剛被城內頹喪氣氛撲了一臉的夏侯霸,眉頭緊鎖地回到了府中。
夏侯霸的才能算不上當世一流,但他不是眼瞎,更不是紈绔子弟。
夏侯霸知道要是繼續這么下去,那么他或許堅持不到援軍的到來,潼關就會被漢軍攻破。
就在夏侯霸憂心忡忡的時候,他突然聽到有位將校求見。
這位將校正是陳校尉。
在原本夏侯霸接手潼關之前,陳校尉才是潼關的主將。
再加上陳校尉是豫州人士出身,所以夏侯霸對陳校尉一向頗為信重。
見是陳校尉請求會面,夏侯霸想都沒想,就讓人將陳校尉帶了進來。
陳校尉的名字為陳佐,他是潁川陳氏的子弟。
當年曹丕稱帝之時,豫州士族一直是支持曹丕稱帝的中堅力量。
而潁川陳氏在陳群的領導下,更是為曹丕稱帝之事,鞍前馬后了不少“法理依據”。
有著這層淵源在,夏侯霸對陳佐的態度還是很好的。
在陳佐進來后,夏侯霸連忙讓陳佐入座。
面對夏侯霸的客氣,陳佐倒也不推辭。
只是在坐下后,陳佐還未等夏侯霸出言詢問,他便主動開口對夏侯霸問道
“眼下潼關內人心惶惶,敢問將軍有何對策。”
見陳佐寒暄都還未寒暄幾句,就提起他眼下最心煩的一件事,夏侯霸本能地有些不喜。
可一想到士族都是這副脾氣,加上別看陳佐當下只是一校尉,但夏侯霸知道背靠潁川陳氏的陳佐,即將迎來一次升遷,所以他也就按捺下了自己的脾氣。
勉強地擠出一副笑容,夏侯霸嘆了一口氣后應道
“強敵在前,外援未知何期,敢問可用何計”
夏侯霸的回答,充分暴露出他的不自信。
當然以當下潼關魏軍面臨的局勢,夏侯霸的束手無策倒也算情有可原。
可惜,陳佐不滿意。
既然他給的最后一次機會夏侯霸沒把握住,那么陳佐也不會有所猶豫。
深吸一口氣后,陳佐拱手對夏侯霸進言道“今賊至不擊而閉城自守,非良圖也。”
面對陳佐的進言,夏侯霸再也霸不起來了。
“受命保城,惟全為功,今違命出戰,若喪師負國,死無益矣。”
思慮之下,夏侯霸勉強用一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掩蓋他的畏敵之舉。
可陳佐又豈是那么容易打發的人。
更何況當下他有備而來。
似乎早就料到夏侯霸會這么說,所以當夏侯霸說出以上的理由后,陳佐并未出言勸夏侯霸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