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作為魏軍守護洛陽的第一道堡壘,城外自然有著斥候。
那些魏軍斥候在日出時,看見潼關上的魏軍旗幟尚在后,他們的心中都紛紛松了一口氣。
潼關還在就好。
由于曹叡的大力封鎖,導致潼關以東目前尚未廣泛傳開長安被漢軍收復的消息。
可哪怕許多人不知道這一個消息,但一想到漢軍之前的表現,他們心中就對長安是否能守住一事,心中并未有多大的信心。
而一旦長安不保,那么潼關就會是抵擋漢軍繼續東進的橋頭堡。
中午時分時,潼關內有著幾騎信使朝著函谷關奔去。
潼關外的斥候大多是函谷關內派出來的。
因此那些信使的動向,自然瞞不住那些斥候。
可在看到那些信使兜鍪上插著紅羽之時,那些斥候并未現身阻攔那些信使的前進。
曹魏雖是一個新興的王朝,但很多制度還是照搬漢制的。
依照大漢流傳數百年的軍制,紅羽信使身上攜帶的都是至關重要的軍情,任何人看到都不得阻攔,否則按謀逆罪處理。
在無人阻擋的情況下,從潼關內奔出的信使很快就來到函谷關之下。
雖自潼關建成后,函谷關就漸漸得不到曹魏方面的重視。
可數百年的積淀是十分雄厚的,哪怕近年來曹魏方面并未派人大力整修函谷關關防,但函谷關的城防看過去依然雄偉。
函谷關守將是一名姓趙的中郎將。
趙中郎將在得知潼關有緊急軍情送至后,之前受過曹叡密詔的他,很快就讓人下城核驗那幾名信使的身份。
核驗的人在檢查了幾名信使手中的通關文書上夏侯霸的將令并無差錯后,他第一時間就回到城上對著趙中郎將點了點頭。
看到核驗的人的點頭后,趙中郎將不疑有他,馬上下令讓士卒打開城門。
隨著函谷關的城門緩緩打開,為首的一名“魏軍”臉上露出了內涵豐富的笑容。
他出于感謝還對著城墻上的趙中郎將抱了抱拳。
這名“魏軍”正是朱靈的心腹之一,名為朱旦。
朱旦對函谷關后的道路自是熟悉的很,在函谷關的城門打開到能容一騎通過之后,他便用力地一揮馬鞭,驅使著胯下駿馬飛速越過函谷關城門,朝著洛陽的方向前進。
望著朱旦等人疾馳離去的身影,回想起方才朱旦抱拳的手勢,趙中郎將的臉上流露出笑容。
大家都是大魏的人,這么客氣做什么。
趙中郎將對朱旦的第一感官很好
可這樣的感官,在趙中郎將數日后看到城外出現的漢軍后,卻頃刻間消失地無影無蹤。
默默在心中計算了一下時日后,趙中郎將不禁捂住了心口
前幾日他放過去的那幾人,難道是漢軍
一旦通過函谷關,那么朱旦等人前往洛陽的路途上,基本上就再也遇不到什么阻礙。
朱旦等人深知自己此番前往洛陽的任務是什么。
他們也知道在完成那個任務后,他們的下場很可能會是什么。
但他們的心中都沒有著畏懼。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死亡是一件令人畏懼的事,可如果有足夠的獎勵,那么也會有人不怕死。
朱旦知道他的死,會換來朱靈將來在大漢的平步青云,身為朱靈心腹的他,知道這一點便也足夠了。
在幾日的疾馳之下,朱旦等人很快就遠遠望見了洛陽城的輪廓。
華夏自古有兩都。
作為與長安齊名的都城,洛陽的規模自然也是十分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