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近來長安城內,討論關羽被追封為王的輿論鬧得沸沸揚揚的。
但在大朝會召開之前,長安城內的許多人還是認為這件事不會得到劉備的同意。
哪怕這件事得到了糜旸的支持。
因此當最后的結果傳遍長安城,乃至以極快的速度朝著長安外傳去之后,許多人都對這個結果感到大吃一驚。
許多人心中的第一反應就是不知不覺間大將軍當下在朝野間,已經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了嗎
而當這個想法浮現之后不久,又一個振奮的想法,激蕩在他們的心中。
身為華夏民族,光宗耀祖可謂是每個華夏子民心同的執念。
以往身為大漢的人臣,無論立下多高的功勞,都只能止步于侯爵。
可從關羽被追封為王的事例可以看出,劉備很明顯在向天下人釋放著一個信號
只要你能為大漢立下大功,那么焉知下一個死后被追封為王的不是你
而侯爵與王爵相比,哪個更珍貴,哪個更能流芳百世
有些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雖然劉備明確在詔書中提及,因大功而追封得到的王爵,不享食邑,更不能世襲。
但這就夠了,真的夠了。
在大漢收復長安之后,許多世人都意識到大漢三興絕不再是空中樓閣。
而在這種大背景下,得知關羽被追封為王的世人,難道會去想著學習曹操嗎
同樣是王,一個遺臭萬年,一個流芳百世,除去傻子外,大概沒有人會不知道怎么選吧。
世人在得知這件事后,他們想成為的一定是關羽
如許多人預想中的清議沸騰并未出現,相反的是在一開始的喧鬧之后,長安城內竟陷入了一片詭異的寧靜之中。
而在寧靜的氣氛之下,長安的紙張倒是不知不覺間變得貴了起來。
就是長安城內稍有些名氣的畫師,也早早被長安內的薄有家財的百姓請入家中。
百姓突然聘請畫師是何故
為的還不是想畫一張襄陽王的畫像貼在家中,好日日讓家中后輩瞻仰嘛。
今日起大漢境內,男兒誰不效忠武
相比于大漢境內民眾沸騰的心思,當這個消息傳至淮南之時,孫權卻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給打懵了。
劉備追封關羽為王
孫權在剛聽到這個消息時,他的反應是難以置信。
劉備是漢室天子呀
你怎么能給臣下封王
你給臣下封王了,我怎么辦
一時間孫權都不禁懷疑,是不是他要稱帝的消息流傳出去了,所以劉備特地準備了這一招來針對他。
不怪孫權疑神疑鬼,實在是這個消息傳來的時機太巧合了。
亦不怪孫權想的太多,實在是合肥城內動蕩的人心,讓孫權變得慌張了起來。
孫權看著眼前的是儀,從孫權的目光中,他可以清晰地看到是儀的目光,正不斷地往他的案上的情報瞄來。
是儀的眼色中,有種叫做渴望的情緒。
是儀在渴望什么,孫權怎么會不知道。
為了順利的稱帝,孫權近來不知道向江東眾臣許出了多少利益。
其中有一條就是,待大吳建立之日,大吳必不會如大漢那般“小家子氣”。
若大吳將來能一統天下,那么大漢給不了的,大吳卻一定能給就如封王一事。
孫權的許諾是有效果的,至少江東眾臣的情緒被他的許諾提振起來了。
畢竟
在之前,誰也不會想到,劉備會做出追封異姓大臣為王的舉動。
而當劉備做出這種舉動后,對孫權的沖擊可就非常大了。
相比于孫權的空口白話,劉備可是直接下詔天下了。
更重要的是同樣是王爵,四百年大義加持之下,大漢的王爵帶來的吸引力,是常人難以抗拒的。
這正是是儀臉有異常,而孫權心有戚戚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