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與曹魏為敵和與天下為敵,到底是兩碼事。
蔣濟的詢問將糜旸的思緒從思索中
拉回。
只是糜旸并未馬上回應蔣濟的詢問。
糜旸先是問蔣濟道
“這件事目前知道的人多嗎”
糜旸的這聲詢問讓蔣濟一愣。
但蔣濟還是根據自身的判斷很快回答道
“想來并未大范圍傳開。”
說完這句話后,蔣濟很快又補了一句。
“陛下與丞相,目前應當還不知道這件事。”
蔣濟的回答讓糜旸點了點頭。
身為大漢的大將軍,糜旸收取情報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大漢官方派往各地的探子。
另一種就是他私人派往各地的司聞曹探子了。
而通常情況下,司聞曹探子稟報消息的速度會更及時一些。
見糜旸問完自己那句話后就不再言語,蔣濟試探著問道
“可是要下令”
可蔣濟的這個請示,卻讓糜旸擺手拒絕了。
“做不到。”
糜旸知道蔣濟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
最大的原因就是,再過不久就是大漢的祭祖大典了。
這一件事對大漢來說,有著莫大的意義。
在如此的國家大事面前,最好要盡可能的保證著人心的穩定。
而糜旸之所以會拒絕蔣濟,一個原因正如他所說的那般做不到。
孫權稱帝及與曹魏結盟這樣的大事,在大漢境內廣泛流傳開,只會是個時間的問題,而且那個時間定然不會太久。
在這種必然的情況下,大漢沒必要去做掩耳盜鈴的事。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則是,糜旸認為當下的大漢,有自信接受住這次沖擊。
“你即刻讓司聞曹的探子,在淮南與荊州兩地釋放出流言。
就說不久后,孤將親自出鎮荊州。”
思索一番后,糜旸對蔣濟下達了這道命令。
初一聽到這道命令時,蔣濟還有些不解,可很快的蔣濟就反應了過來。
孫權稱帝及與曹魏結盟一事,在一開始時對大漢的影響,便是會讓大漢的人心不穩。
而在目前的大漢數州之中,哪一州的人心最可能受到影響呢
那定然是荊州。
因為荊州與曹魏及孫吳皆接壤,曹魏與孫吳是隨時可以對荊州發動聯合進攻的。
而且張飛剛剛離開荊州,當下荊州并無一位令敵人畏懼且令己方百姓信任的大將。
這一點曹魏與孫吳也知道,所以很可能接下來他們兩家,很可能會借助這一點做文章。
糜旸之所以要讓自己釋放那些流言,是料敵于先,提前防備曹魏與孫吳兩家的陰謀。
以糜旸在荊州及在天下間的威名,只要有他即將出鎮荊州的消息傳出,到時候恐怕就不是荊州的百姓人心不穩了。
理解糜旸深意的蔣濟對著糜旸一拜后,就趁夜色離開了尚書臺。
待蔣濟離開之后,糜旸起身快速穿戴好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