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糜旸三人在,大漢至少還可昌盛數十年,重新一統天下更是一件可以深深期盼的事。
待糜旸退回臣子的行
列中后,劉備轉身看向深處在靈廟內的眾大臣,他笑著說道
“今夜元旦宴會,諸君要威風海量”
劉備的笑容感染到了靈廟內的一眾漢臣,沉重的神情在一眾漢臣的臉上慢慢消失。
既問罪已畢,接下來自然當論功了。
由于在前往長陵的路上耗費了不少時間,故而一眾大漢君臣并未歇息多久,就迎來了夜色的降臨。
當天空中的最后一抹光亮消失在天際,長陵內外瞬間出現了新的亮光。
一把把早就準備好的火把,在忙碌的內侍手中被點燃。
一盞盞洋溢著喜氣的燈籠,在往來的宮女手中被高舉。
當數之不盡的火把與燈籠被聚攏在一處時,它們共同發出的亮光,足以將整座長陵照的宛若白日。
一座高達十數丈的高臺,靜靜地矗立在劉邦的陵園之外。
高臺位于劉邦的陵園與先漢功臣陪葬墓群之間。
若他們真在天有靈的話,那么借助著亮如烈日的火光,他們一會是能清晰的看到高臺上發生的一切的。
早就換好常服的一眾漢臣,在夜幕剛剛降臨的那一刻,就已經紛紛來到了高臺之下。
由于宴會尚未正式開始,故而一眾漢臣正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高談闊論著。
或許是談到什么高興的事,又或者想起今日白間長安百姓對大漢的真心祝福,許多漢臣口中不斷地傳出開懷的笑聲。
而作為大漢大將軍的糜旸,他的身邊卻鮮少有人聚集著。
不是糜旸人緣不好,是糜旸當今的身份,與許多大臣不在一個檔次上。
追封關羽為王的事件后,更讓許多漢臣心中對糜旸的敬畏情緒多上了不少。
就連糜旸的許多嫡系部下,他們也都寧愿自己聚在一起,而不主動向糜旸靠攏過來免得拘束。
不過倒也不只是糜旸得到了這番“冷遇”,張飛與諸葛亮的境況與他差不多。
只不過相比于性情恬淡些的糜旸與諸葛亮,張飛的性格可就直接多了。
既然旁人不來主動找他,那他就主動找別人。
只見張飛一只手捧著酒壺,一只手拉著無奈的趙云,在三三兩兩的人群中不斷穿梭著。
在他二人的身后跟著拉著一車美酒的糜忠。
每當來到一處人群聚集的地方,張三爺先標志性的大笑幾聲,然后就以各種理由開始勸酒。
許多大臣實在沒想到,張三爺竟會如此主動。
可面對著張飛的勸酒,哪怕是糜旸也得硬著頭皮喝下,更何況他們呢
在張飛不斷往來穿梭的時候,已然有不少漢臣的臉上浮現了醉意。
得虧趙云在一旁死死拉著張飛,不然在劉備還未到來之前,恐怕就得有一部分漢臣,直接被張飛給灌醉了。
在看到張飛吹胡子瞪眼,與著魏延比拼酒量之時,糜旸就將關注的目光,從那處轉回到了身旁。
他的身旁,有著他的妻子與兒子。
看到糜旸目光的回來后,關嫣似打趣,又似抱怨地說道“妾以為夫君都忘記了,我與澄兒在的事了。”
聽到關嫣的這句話后,糜旸的臉上不可避免地浮現了愧疚的神色。
近年來他忙于軍務,實在鮮少有時間陪伴妻子。
說句扎心的實話,糜旸也是在收復長安后方才想到,他的兒子竟然都能打醬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