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騎將軍多年征戰,為大漢立下過無數汗馬功勞,故朕今日下詔,免齊侯大將軍尊號,晉車騎將軍為大將軍,增食邑五千戶”
眾臣都知道劉備會對張飛進行重賞,而有著諸葛亮的事例在前,他們本來以為劉備再如何重賞張飛,也不會讓他們感到驚訝。
可惜的是,在聽到劉備對張飛的封賞內容后,眾臣還是再次不可避免的朝著劉備投去了驚訝的目光。
以張飛多年的功勞與資歷,他不能勝任大將軍嗎
那定然不是。
讓眾臣感到驚訝的是,劉備的那句“免齊侯大將軍尊號”。
眾所周知,大漢當下的大將軍是糜旸,劉備要想將張飛任命為新的大將軍,那自然要先罷免糜旸。
但重點是,糜旸有大功于大漢,為什么要免去他的大將軍尊號
在意識到這一點后,眾臣很快就將目光從劉備的身上轉移到他身后的糜旸身上。
只是這時眾臣的目光,已經從驚訝變為了濃郁的不解與狐疑。
眾臣都想看一看這時糜旸的反應。
莫說高臺下的眾臣了,就是高臺上的諸葛亮、劉禪等人,也用類似的目光看向了糜旸。
當眾臣看向糜旸時,糜旸的臉上也掛著一副意外的神色。
他事先根本就不知道,劉備會在今日突然免去他的大將軍之職。
糜旸在意外后的第一反應,就是如眾臣一般思索著內中緣由。
而眾臣在看到糜旸如他們一般,對這件事毫不知情后,許多人都瞬間將猜測的方向往不好的方面轉變而去。
因為若是這件事劉備事先與糜旸商量過,那就說明劉備與糜旸的關系還是真如以往那般。
畢竟若劉備與糜旸的關系未曾改變的話,劉備也不可能不將這件事提前告知糜旸。
但劉備并沒有。
難道真是糜旸在某些方面引得劉備不喜,劉備要對糜旸做出處罰了嗎
可一想到糜旸為大漢立下的種種大功,眾臣的心中又不太相信這種論斷。
劉備是當之無愧的明君,憑借糜旸為大漢立下的大功,劉備不封賞都算說不過去了,又怎么會責罰他呢
只是糜旸的反應又不似作假。
所以真相到底是怎么樣的呢
無形之中,許多臣子的腦細胞死了一大片。
可相比于其他臣子的暗中猜測,關西世家、東州系出身的臣子,他們的情感可就直接多了。
他們的臉上紛紛掛上了擔憂的神色。
他們與糜旸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他們定然是不愿意糜旸受到責罰而導致手中權勢降低的。
這些臣子已然在心中做好了一個打算,先靜觀時局發展,若今日時局真對糜旸不利,那他們時候定然是要諫上一諫的。
利益所系,由不得他們在這時候有所退縮。
而與這些臣子抱著同樣想法的,卻還有一人,那人正是劉禪。
只是相比于這些較為老練的臣子,劉禪的想法還是過于稚嫩了一些。
一向在劉備面前唯唯諾諾的劉禪,這一刻卻鼓起勇氣,主動來到劉備的身前,對著劉備深深一拜。
看著劉禪突然來到身前,本正欲下一刻要喚出糜旸的劉備不由得一愣。
“太子有事要奏”
劉備一時之間還真的想不到,劉禪這時候突然站出來是為何。
但劉禪接下來說的話,卻讓劉備愣的時間更加久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