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劉備今日對糜旸做出天策上將的封賞,既是出于一個帝王的考量,亦是出于一位父親的苦心。
當然劉備為父的這番苦心,是同時傾注在了劉禪與糜旸二人身上的。
眾臣雖對劉備封賞糜旸為天策上將一事感到無比震撼,畢竟天策上將的地位太高了。
可哪怕心中的震撼情緒再如何強烈,卻終究沒有一位大臣在這時出來諫阻劉備。
造成這一幕的原因有多種帝王的無上權威、糜旸的蓋世功勛。
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卻也是絕對不容忽視的。
那個原因便是
當劉備冊封糜旸為天策上將的話語傳入高臺下方的數萬漢軍耳中后,相比于諸位漢臣的震撼,數萬漢軍的反應卻顯得更為直接。
幾乎是同一時間,數萬漢軍齊齊抬頭朝著高臺上望去。
雖說高臺之上燈火通明,可由于距離過遠,其實許多漢軍并不能看清糜旸的相貌。
但糜旸的身形,他們都是認識的
當看到糜旸站在高臺邊之后,數萬漢軍以為糜旸是在等待著他們的回應。
于是乎根本用不上禮官的指引,下一刻數萬漢軍就紛紛高舉起手中的長槍迎向高臺上的那道身形
“天策上將”
“天策上將”
數萬柄長槍高舉的那一刻,無數的歡呼吶喊聲從數萬漢軍的口中情不自禁的發出。
數萬人的歡呼吶喊聲,宛若洶涌奔騰的潮水一般,一瞬間將宛若小山般的高臺淹沒。
而位于高臺上下的上百位漢臣,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他們就感覺到他們的四面八方,全都是漫天遍地的“天策上將”四個字。
隨著時間的推移,數萬漢軍的高喊聲愈發強烈。
若方才數萬聲高喊聲還只能算是奔涌的潮水聲,那么到了后來,那數萬漢軍的高喊聲已然轉變為山岳抖動的巨震聲,將整片長陵內外天地震的隆隆作響。
亦震的上百位漢臣,沒一個人敢妄動,妄言。
今日拱衛長陵的數萬漢軍,俱是去年跟隨糜旸北伐的漢軍精銳。
對于數萬漢軍精銳來說,他們是親眼看著糜旸是如何帶領他們一次次擊敗敵人,如何帶領他們一步步走到長安腳下的。
經歷過這些的漢軍,他們對糜旸是無比崇拜的,他們就是糜旸最堅定的支持者
憑借齊侯的功勞,天策上將正應該是他。
而以后自己亦正應該是天策軍中的一員
難道有人敢對這一點有異議嗎
在數萬聲經久不衰的高喊聲中,一位內侍手捧一座玉盤正快速地朝著高臺上走去。
這名內侍每走一步,他的雙腳都在打顫著。
明明他剛剛離去時,高臺上下還很安靜,可沒想到當他回來后,他身處的這方天地,卻已然變得震動起來。
小小內侍,如何能不懼
可圣命在身,這名內侍還是盡量鼓起心中的勇氣,不斷地朝著高臺上前進著。
而這位內侍匆忙登臺的行為,也自然引起了高臺上下諸位漢臣的注意。
看著從身旁快速走過的內侍,盡管他手中捧著的玉盤為一塊白布所包裹,但通過觀察不難看出,玉盤上盛放的當是一把劍。
可沒來由的,這名內侍為何會突然手奉長劍來到高臺上呢
內侍的行進速度頗快,而每當他從一位漢臣身旁經過,那位漢臣心中就會浮現起這般的疑問。
不過諸位漢臣心中的疑問并未持續多久,因為隨著內侍的順利登頂,他們心中的疑問也即將得到解答。
看著離去的內侍,終于將自己想要的東西帶來后,劉備的臉上流露出笑意。
劉備先讓內侍侍立一旁,然后示意糜旸讓天地間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