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章武六年元月,整座長安城內的臣民,都陷入了極度悲痛的情緒中。
今漢的開國之君,劉備駕崩了
當這個消息,以極快的速度傳遍整座長安城內,長安城內有受過劉備恩德的百姓,皆自發的穿上哀衣,跪伏在家中劉備的靈牌之下,痛哭不已。
整座長安城都被經久不絕的慟哭聲包圍著。
特別是當劉備的遺詔內容,被公布在城中后,百姓內心的悲痛更是陡然上升了一個層次。
在劉備的遺詔之中,在這個偉大帝王的彌留之際,他最擔心的是什么事呢
他最擔心的不是后繼君主的皇位穩定問題,亦不是他駕崩后大漢將面臨的不利環境。
他最擔心的是,他的百姓們沒辦法得到富足的生活
為了不讓自己最擔心的一點成真,于遺詔中劉備第一句叮囑的話就是要輕徭薄賦,就是要休養生息
劉備真是無時無刻,不將百姓二字裝在心中。
而劉備的仁德,每個百姓都感受到了。
對于這樣一位一心待他們的君主的離世,百姓們用最淳樸的行動表達著他們的哀痛。
按照禮制,帝王新喪之際,為防止有人借機生亂,故而整座都城都應該戒嚴。
糜旸也是如此做的。
當劉備離世之后,張飛痛哭嘔血,無法視事,于是乎很多事都落在了諸葛亮與糜旸的身上。
糜旸第一時間以輔政大臣,大司馬的身份下令,召城外的駐軍入城將整座長安城進行臨時的軍事管制。
可是讓糜旸沒想到的是,他還是低估了劉備在百姓心中的分量。
哪怕有著眾多甲士的阻攔,但許多百姓覺得在家中哀悼劉備,不足以表達他們內心中的悲痛。
于是乎他們一個個自發地身穿白衣走上街頭,一路相扶著痛哭著走到宮城之外。
在不斷的匯聚之下,最終有數萬百姓聚集在宮城外叩闕哀哭。
而這樣的場景,不僅發生在一處宮城處。
可以說在不久后,整座長安宮城外都遍布著為劉備哀悼的百姓們,一望無際,哭聲震天。
甚至別說長安城內的百姓了。
就是糜旸從城外調進來的駐軍,都因為心中的悲痛無法自抑,哭倒了在長安宮城下好些人。
當糜旸得知這個消息后,見百姓們只是聚集在宮城外慟哭,并無其他過分的舉動。
無奈之下,糜旸也只能默許百姓的這種自發舉動。
而就連百姓與軍隊尚且如此,更別說陪伴劉備風雨數十年的公卿大臣們了。
大將軍張飛號泣嘔血。
衛將軍趙云扶柩暈厥。
驃騎將軍馬超膝行叩首。
后將軍黃權以頭搶地,聲淚連連
凡是能叫的上號的大臣,無不在用自己最激烈的反應,在敘說著心中的悲痛。
就連剛剛歸附大漢的滿寵、蔣濟們,也跟隨著眾多大臣跪伏在劉備的寢殿外,哭聲陣陣,不能自已。
偌大的未央宮,在劉備去世的當日,就處處掛滿了白簾。
而在那處處白簾之下,俱是泣涕不絕的大臣,內侍、宮女、羽林衛們。
聽著周圍此起彼伏的痛哭聲,諸葛亮與糜旸好幾次也無法控制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