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放下手中的毛筆,靜靜地看向孟光。
得到諸葛亮的允諾后,孟光方才拱手將遇見車師國王一事說了出來。
性格剛直的孟光,是本能不喜車師國王這樣的諂媚行為的。
而孟光也不信,一國之君,竟真像表面表現出的那般人畜無害。
要真如此,這位車師國王早應該在之前的叛亂中死去,哪里還能等得到漢軍的支援的。
孟光的稟報并未引起諸葛亮的詫異,反而是讓諸葛亮輕笑一聲道
“是那位蜀愛陽嗎”
在說起這個名字時,諸葛亮臉上的調笑之意,是怎么也掩飾不住的。
見諸葛亮好似不太在意這一件事,孟光也沒有多說什么,對著諸葛亮一拜后,便離開了大堂之中。
孟光離去后,諸葛亮繼續處理起手中的政務。
而隨著桌案上案牘的不斷減少,一張壓在案牘下方的帛書漸漸露了出來。
見到那封帛書后,諸葛亮伸手將它抽了出來。
看著帛書上寫著的四個大字,諸葛亮的腦海中不禁浮現起,前幾日糜旸對他說的話
“若只是軍事威懾是不夠的,大漢要的也不應該是什么納貢。
缺什么,那便取什么,何須旁人貢獻
百年以來,西域之所以多有叛亂,就是在于他們在心里認為,自己并非華夏的一份子。
心中不認同,在大漢強盛之際,他們自然臣服,可誰能保證,來日大漢不會再有國勢傾頹的一日
今日劍在我等之手,我等自當為華夏一族謀萬世之基
弟子不喜歡西域這個稱呼。”
那一日糜旸慷慨的神情,諸葛亮今日還記憶猶新。
而諸葛亮也記得,他在聽完糜旸的最后一句話時,下意識地問他道“那你喜歡什么樣的稱呼。”
面對著自己的這個詢問,糜旸是如何回答他的呢
四個字足以。
“化域為州”
看著帛書上充滿激揚的四個字,諸葛亮的內心不由得燥熱起來。
燥熱之余,諸葛亮再度舉起手中毛筆似是不經意間,批準了一份奏表。
那份奏表上寫著這樣一段話
“臣平西將軍張嶷奉大司馬命,請調五萬石軍糧至玉門關”
西域諸國大多臣服,張嶷還需要這么多糧草作何
西域諸使與東吳使者俱入四方館,本來就是糜旸與諸葛亮早就商定好的重要一步。
造勢,不如借勢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