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于任何一位帝王來說,謀逆二字是最讓他們感到不安的,及最讓他們感到厭惡的事。
好在他們三人都在。
只要他們三人在,哪怕有消息說魏軍打到了長安外,劉禪都覺得安全感十足。
身為君主的劉禪,本想開口詢問下諸葛亮,“西域諸國謀逆”的具體情況,可他在看到殿內的大臣,大多一臉肅穆之色后,他也就打消了心中的這個念頭。
正如劉禪所看到的那般,眼下朝陽殿內的大臣雖多,卻無一人發出聲音。
他們的臉色很復雜,不解有之,但更多的是義憤。
對于不知內情的大臣來說,自從西域諸國使節來到長安后,糜旸為了給他們好的待遇,特地耗費人力物力修建了一座四方館。
而為了安撫西域諸國的心,糜旸更是不在四方館內放置一兵一卒。
這樣的待遇與禮敬,在整個大漢的歷史中,都是相當少有的。
可是這樣的待遇與禮敬,換來了什么呢
謀逆
一種濃厚的被背叛的感覺,正縈繞在每位漢臣的心頭。
要不是考慮到場合,有些大臣恐怕都對西域諸國破口大罵起來了。
蠻夷就是蠻夷,畏威而不懷德,就是一群養不熟的白眼狼。
就在許多大臣在心中對西域諸國口誅筆伐之際,一道急報被送至了朝陽殿內。
“稟報陛下,西域諸國的叛逆,已經被劉將軍平定。
東吳的兩位使者,也順利被劉將軍的部下找到,他們只是受到了驚嚇,并無性命之憂。”
聽到這一則消息時,糜旸眉毛微微聳動。
劉封順利平定西域諸國的叛亂,這是預料之中的事。
可張溫與周魴二人,能在劉封到來前,順利逃開西域諸衛士的捕殺,這倒有些出乎了糜旸的意料之外。
糜旸不禁對張溫與周魴二人藏匿在何處,感到有些好奇起來。
而諸葛亮在得知西域諸國的叛亂被順利平定后,他第一個起身對著劉禪拜道
“天佑大漢,天佑陛下。”
說完這句場面話后,諸葛亮隨即話鋒一轉,對著劉禪進言道
“叛亂雖然已經平定,然正所謂有罪者不懲,難以令天下人心服,更會暗中助長不臣之心。
臣請陛下明鑒。”
說完這番話后,諸葛亮便不再繼續進言。
劉禪聽諸葛亮的話,正聽得好好的呢,他還想著諸葛亮直接幫他拿主意就好了,沒想到諸葛亮話就說了一半,這可讓劉禪感到有些難受了。
明鑒
該怎么鑒呀
劉禪立即將求救的目光看向糜旸。
劉禪的想法很簡單,他倒不是說完全對這事沒看法,可劉禪也知道他的看法一定沒糜旸的好,既然如此,為何不讓糜旸直接拿主意呢
見到劉禪的目光望來,糜旸思索一番后,起身對著劉禪拜道
“按章武律,一人謀逆者,族誅,一國作亂者,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