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旸是知道一些自己在荊州的影響力的,特別是在江陵與公安兩地。
故而為了不讓自己的到來造成擾民,糜旸曾傳令給鄧芝,讓他不要將自己即將到達荊州的消息,宣之于百姓之間。
可惜的是,糜旸對自己在荊州的影響力,也的確只停留在一些的程度上。
當糜旸被王安牽著韁繩,邁入江陵城中時,映入他眼中的是一幕盛大的歡迎儀式。
數之不盡的百姓,有的聚集于房屋上,有的奔跑在街巷中。
他們在見到糜旸的那一剎那,就再難按捺住心中歡騰的心情,不由得紛紛敲鑼打鼓起來。
一時間,整座江陵城中鑼鼓喧天,人聲鼎沸,一副過年的喜慶形象。
而在那喧鬧的環境中,許多百姓更是抑制不住心中對糜旸的向往,紛紛洶涌著積壓人群朝著糜旸的所在前進。
幸虧對于這一幕,鄧芝是早早有預料到的。
所以他今日在街道兩旁,布置了許多帶甲兵士,就是為了維護現場的秩序。
可惜鄧芝不知道的,要不是職責所系,恐怕那些帶甲兵士,會第一時間沖到糜旸的馬下,瞻仰糜旸的容貌。
畢竟糜旸在大漢軍中的威望,那用高漲二字來形容,都算是謙虛了。
而糜旸很明顯也被眼前的一幕所震驚到。
糜旸第一時間將目光,看向了一旁的鄧芝。
方才糜旸有些事要詢問鄧芝,于是讓鄧芝駕馬跟隨在自己身邊,不然就算鄧芝有些武藝在身上,恐也擠進糜旸身邊三步之內。
看到糜旸責怪的眼神后,鄧芝自是猜出糜旸誤會他了。
鄧芝可不喜歡背鍋,他連忙喊冤枉道
“大司馬有所不知。
雖說大司馬曾下令不要擾民,可大司馬的部將中,大多是荊州將率。
他們將自己即將回鄉的消息,以書信形式告知給家人。
這樣一來二去間,有許多人就知道了大司馬要歸鄉的消息。”
“縱使臣要彈壓,但荊州百姓對大司馬的思念之心,臣又是如何能彈壓的住的呢
另外,臣早在荊州各處設立關卡。
不然恐怕今日,大司馬連江陵城都進不了呢。”
說到最后,鄧芝臉上露出委屈的神色。
不是臣不辦事,是臣只能做到這一步啦
聽完鄧芝的解釋后,糜旸眼中的責怪神色消失不見,他臉上浮現了無可奈何的笑意。
的確雖說他曾下令過,可就算他的將率不透露風聲,當他的命令來到荊州時,得知此事的人,也會按捺不住將這消息傳播出去的。
只是很快糜旸就察覺到一點不對。
“歸鄉”
糜旸記得沒錯的話,他是徐州人士呀
在意識到糜旸的疑惑后,鄧芝笑著解釋道
“大司馬有所不知,因糜公曾任南郡太守多年,加上大司馬少年時久居江陵,故而有許多南郡人,將大司馬視作當地人士。”
“因此事,江陵與公安之間,還曾有一些不愉快呢。”
聽到這,糜旸更加不解了。
迎著糜旸不解的目光,鄧芝繼續說道
“自大司馬離荊后,荊州各地一直有將大司馬的生平及公安之戰寫入當地縣志的訴求。
荊州其他地方暫且不提,就說江陵與公安。
江陵縣令認為公安之戰,是大司馬為糜公為南郡太守期間打勝的,自然應該寫入江陵的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