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許昌。
在許昌城內的大司馬府內,就任不久的曹魏大司馬曹休,正拉著王基一同弈棋。
王基身為曹叡的心腹,本來他應該在曹叡的身邊出謀劃策。
可之前為了增長自己的見聞,王基主動請求曹叡,將他調至豫州任職。
對于王基的請求,曹叡最后表示了同意。
于是當曹休離開鄴城時,王基以平南將軍的軍職隨軍南行。
曹休是知道王基是曹叡的心腹的,最重要的是,曹休從曹叡的口中得知了王基自請來豫州的真正原因。
在糜旸尚身處長安時,曹魏朝野上下的大臣,大多認為糜旸不會輕離長安。
那時候唯有王基少數幾人,卻獨到的認為,糜旸將來一定會親至荊州。
在糜旸未來到荊州前,王基等人的想法,或許會被人認為頗為荒謬。
可當糜旸來到荊州的消息傳到豫州后,任何人都會對王基的預料先機感到佩服。
這一點,曹休也不例外。
因看重王基的才識,自來到許昌后,曹休一直將王基帶在身邊引為智囊。
棋局已然開始一半,曹休看了一眼身前的王基,隨后又將目光看向了身旁正圍觀棋局的一位年輕人。
“士治,你以為今日的對弈,吾與伯輿何人會取勝”
曹休臉色溫和地問出了這一句話。
被曹休詢問的那位年輕人名王濬,字士治。
王濬是弘農郡人士,他出身于弘農郡內有名的世家大族。
王濬年少時就博覽群書,且外貌不凡,只是小時候不修禮節,故而在鄉里名聲不顯。
在成年后王濬才改變志向,變得爽朗大氣,恢弘多謀。
前幾年,剛剛成年的王濬就被州郡長官征辟為河東從事,因為王濬為人嚴正清峻,一些心中有鬼的官吏聽說他到任后,皆自動望風而去。
后幽州刺史徐邈聽聞到王濬的名聲后,借著大宴年輕英杰的機會,讓女兒暗中指王濬為夫。
因為看重王濬,才讓他成為自己的女婿,故而在自己的女兒與王濬成婚后,徐邈就一直用自己的影響力,來為王濬的仕途出力。
恰逢曹休成為大司馬后,因感到糜旸的威脅正越來越大,便學起了當年曹操的求賢行為,以大司馬之尊征召曹魏境內的青年才俊來到許昌。
王濬正是借助著這一良機,才有幸能成為曹休的臣子。
而曹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察覺到王濬是個頗有才能的人,再加上以前徐邈與曹休有舊,所以曹休就越來越親近王濬。
在曹休的心中,王濬的才能,并不在王基之下。
聽到曹休的詢問后,換做是常人,肯定是會為了討好曹休而逢迎他。
但王濬與常人不同。
在認真的看了一眼棋局后,王濬端正地說道“應當是平南將軍最后會取勝。”
王濬出身名門,自幼便精通弈棋之道,他認為自己的判斷不會有錯。
而曹休在聽完王濬的回答后,臉上露出了哭笑不得的神情。
“你呀你呀性格過于板正,怪不得一直以來風評不佳。”
曹休的話看起來是在責怪王濬,可從他的語氣不難聽出,他對王濬不矯言媚上的性格很是喜歡。
在“批評”完王濬后,曹休又將目光看向王基。
曹休問王基道“伯輿,你認為孤應當出兵否”
曹休問的,正是近來他一直心煩的一件事。
徐盛在數日前,就已經來到許昌。
正如陸遜所吩咐的那般,徐盛一見到曹休時,就急切地向他求援,請他立即發兵義陽。
但曹休并未立刻應允徐盛。
徐盛所說的道理,曹休不是不懂。
只是有兩處地方,讓曹休頗有猶豫。
第一處地方是徐盛既然為吳國來求援,那么按照常理,徐盛手中至少得有一封正式的官方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