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自投羅網,陳到命令士卒劃槳逆流而上,朝著夷道的方向進發。
陳到曾鎮守魚腹多年,而魚腹距離夷道并不遠,陳到知道夷道城外有一條陸路,能直通公安城。
陳到的心思不可謂不縝密,但徐盛亦不是易與之輩。
雖說正如魏延所說的那般,徐盛沒辦法派兵駐防江陵城外的每條水道,但這不代表徐盛不能派出斥候。
天亮之際,大量的吳軍斥候活躍在江陵城外的江水兩岸。
而一些斥候,亦很快就探查到了漢軍的跡象。
吳軍斥候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徐盛身邊,將這件事稟報給了徐盛。
徐盛在聽聞江陵城內竟有漢軍出來時,他的第一個反應是驚訝。
“江陵之盾,竟亦有崢嶸乎”
自公安之戰后,陳到就被劉備派來江陵鎮守。
而以孫權對荊州的渴望,在過去的數年時間內,吳軍暗地里也曾做過一些不利于江陵城的事。
但那些事毫無意外的,都被性格穩重的陳到化解于無形之中,故而世人經常以為,江陵地帶一直是一片祥和。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形容的正是陳到這種人。
說實話,本來荊州兵力空虛,陸遜并非一定要將公安作為首要目標。
從戰略目標來說,要是能奇襲攻下江陵,那么對吳軍來說收益才是最大的。
但為何陸遜不將主意打在江陵身上
原因就在陳到身上。
陸遜覺得以陳到那面面俱到的性格,天下間恐怕沒人有把握,能在短時間內奇襲攻下他鎮守的江陵城。
因忌憚陳到,吳軍中一些將領,私下里就將陳到稱為“江陵之盾”。
但令徐盛沒想到的是,一向穩扎穩打的陳到,竟也有迎難而上,崢嶸顯露的一日。
因心中的驚訝,徐盛懷疑地又問了斥候一句道
“你看清了,果真是陳到領兵而出”
徐盛的懷疑,讓斥候臉色愁苦起來。
這讓他該怎么回答
“敵將性格謹慎,在周圍多布絞殺斥候之精兵。
我也是在同袍的掩護下,拼死撿回一條命,才有幸能回來跟將軍您稟報的。
卑下,卑下只能說,卑下遠遠看見的正是陳到的將旗。”
斥候解釋的時候,真的都想哭出來了。
身為一位斥候,他的眼神自然是不錯的,他也曾見過陳到的畫像。
但問題是,眼神再好,他也得靠近漢軍才能做到“看清“二字吧
可以陳到多年的經驗,他又怎可能讓敵軍斥候靠的太近,從而窺探清他的虛實
斥候的回答與神色,讓徐盛反應了過來。
他是有點強人所難了。
但徐盛這時心中,卻已經有七八分信了斥候的話。
因為從斥候的話語中可以判斷出,那的確很像是陳到的作風。
至于剩下兩三分的遲疑,在徐盛看完荊州的地圖后,就也消失的無聲無息了。
“夷道”
徐盛將手中拳頭,重重砸在地圖上夷道城上。
陳到率軍逆流而上,自然是不可能為了逃回益州,而據地圖上的描繪,夷道城外正有一條陸路,可通往公安。
一想到這,徐盛就不淡定了。
陸遜為何讓他率軍在江陵城外,一個目的為的是震懾陳到,另一個目的不就是防止萬一陳到領兵出城,他要阻擊住陳到的援軍嗎
要知道他在離開之前,可是向陸遜立下了軍令狀的。